电工帮线路“包扎伤口”。 郝思远 摄
广州是一座包容性的城市,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为了不同的梦想“南漂”到羊城,许多人就把城中村作为梦想起航的第一站。城中村人口激增导致了用电不堪负荷,少数人的私拉乱接导致停电。尽管如此,保证城中村居民用电依然是广州供电局服务理念的实践。
城区居民家里停电了怎么办?有急修班24小时待命。接到呼叫中心指令后,他们5分钟内出车,无论在开发区还是芳村,都要在45分钟内到达现场。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儿子”,为居民作好服务是他们的份内之事。
服务,是南方电网人十年来的关键词。
城区普通居民家里的用电出了问题,都是什么人来修?“一户一表”的用户们有一个30多人的服务队伍,清一色的小伙子,他们自称“电保姆”。自2004年成立以来,这个急修班每年都要为用户解决数千宗用电问题,由于不少客户自己的设备出问题也喜欢让急修班队员“搭手”帮忙,最高峰时他们一天就要急修51宗。这些“保姆”们的首要要求是雷厉风行——接报5分钟后必须出发,城区45分钟内必到现场。
每年收到几十封感谢信
广州用电服务有限公司急修班是广州供电局的下属单位,专门为“一户一表”的用户服务。这三十几号人要为南沙、花都、从化、增城、番禺以外的广州各城区居民提供用电抢修服务。
蓝色安全帽、黄色工作服,明明是男儿身,为何要自称保姆?在急修班工作9年的老班长王智凯说那是因为什么都要管。哪怕仅仅是跳闸,也可能要跑一趟。有些困难居民家里的电器故障,也会要他们义务“劳动”一把。“通常有20%的人见到我们会叫我们修,如果不需要更换零件,简单操作可以解决,我们一般都会帮的啦。”
也因此,即便在微信时代,他们每年仍然能收到几十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
广州城区的“活地图”
成立用电服务公司以前,居民用电抢修分散在各区的抢修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成立用电公司后,急修班纳入广州供电局统一管理。“市区任何一处出现故障,保证45分钟之内到达!”。
“我们接到电话以后会立即从座位上‘弹’起来,提着工具包和安全帽跑步下楼!”在用电高峰导致的故障高发时段,他们会根据经验,将部分班组分散到各区驻点,节省路途时间。他们认为自己最大的本事不是维修,而是对广州每个区的大街小巷分布都了如指掌,方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抢修。
链接
公变:指一表一户,直接由供电局负责安装的机械表或IC卡电表。公变属于电力企业的设施设备。
专变:指一表多户,供电部门按总表收取电费。专变设备属于相关产权人所拥有。
公改专:将用电量低的工业用户全部转为专用变压器供电,将居民用户全部转为公用变压器供电。
让城中村居民生活“亮堂堂”
无论是CBD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是被称为城市伤疤的握手楼,一样离不开灯火的温暖、周到的服务。城中村给广州供电局出了一道巨大的难题,也给广州供电局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用地紧张,新建变电站阻力重重的情况下,让众多占用居民用电通道的小作坊、小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专用变压器,或许是解决城中村频繁停电的一道良策。
城中村用电负荷激增
10年前,尚无天河供电局。天河区被定为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2006年1月19日,天河供电局成立,担负着天河区总面积近140平方公里、43万多用电客户的供电任务。六年间,西塔、广州大剧院、广东博物馆、新广州图书馆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也在这里拔地而起。在天河供电局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日渐凸显——CBD经济圈用电负荷爆发式增长,城中村用电问题更加凸显。
天河区政府网相关消息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来暂住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从2002年起,外来暂住人口数开始超过常住人口数。城中村大部分的楼房在几年前还只是2、3层,现在普遍都是6、7层。也就是说,原来1户用电增至几十户。比如一家原来只有一个电表,但平房改建成楼房后,再租给十几二十个甚至更多的租户居住,每间房再接一个电表出去,导致负荷的激增。
“我们常常接到停电投诉,在他们看来,既然供电的是供电局,那么只要是电出了事情供电局一定是负有责任的。其实违章用电出了事情违章者是要受到法律追究的。”天河供电局工作人员说。
另外,城中村自建房中有大量的小作坊、小工厂,违规用电量远超一般居民,却和住户共用一个电表。天河供电局工作人员表示,潜在的违规用电现象较多,不少城中村供电设备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而被烧坏的。
有问题的不独有天河区,广州城中村停电问题更加严重的是白云区。
电网改造解难题
白云区于今年开始推行“公改专”,组织对村内的变压器进行改造,部分工业用户被说服使用专变供电,不再占用居民的“公变”。其白云供电局成立了20个台区治理专项工作小组,由政府牵头,上门沟通,先改造用电需求在100千瓦以上或月用电量大于5万度的客户,并在明年着手改造月用电量在3万—5万度的用户。目前,白云区已安装100台变压器,计划两年内实现500台变压器的安装。
记者在大朗村一印刷包装厂了解到,自9月初新建专供变压器投入使用以来,断电情况已得到有效解决。“以前每个月产值50万元,现在能达到120万元,产值翻了一番”。在大朗第十三经济社,一座新的电房也在建设中,该社的黄社长表示,这是一个对大家相互促进的好事,“供电好了,村民出租率就高,也能够促进地方发展”。
为解决城中村用电负荷爆发式增长的问题,天河供电局也加强了城中村配网建设。针对城中村配电变压器重过载问题,采取电网建设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农网改造。在2010年新增10间配电房;增加永久配变26台;临时增加配变12台;增容配变9台。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