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江苏2012之一:变革的大时代勇立潮头

2013年01月04日 08:58   来源:人民网   陈天源

  2012已经落下了帷幕,所谓“末日”的谣言也不攻自破。回顾这一年,从年初的现代化指标发布,到年中淮安官员财产公示的谨慎试点,再到年末的江苏异地高考政策的发布,江苏这一年可谓大事不断。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纵观江苏这一年,“创新”二字可谓贯穿了一系列大事的始终。

  一、创新: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布

  2012年,江苏创造性地发布了全国首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这份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指引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30项指标组成。除了16项国际通用指标和8项国内可比指标外,江苏省还自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等6项综合性指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等科学发展理念。指标体系还同时设定了“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的主观评判指标,反映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可程度。

  根据指标体系要求,江苏将于2020年达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到2015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7800万江苏人民有这份自信,更有这份干劲。

  二、破冰:官员财产公示

  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财产在一定范围内申报甚至公开,已经成为遏制腐败的有力武器,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江苏在此方面的破冰之举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2年8月1日起,淮安开始对市、县两级拟提拔乡(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财产申报公示,拒绝申报的将不予提拔。申报的内容包括:房产、车辆、投资、存款、债务及其他需要说明的财产等六类财产情况。除了本人的财产情况,拟任干部配偶、子女投资或注册企业、公司的情况也在必须公示之列。

  事实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的探索,淮安并非先例,近年来,江苏省内外有多个地区尝试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其中,早在2007年,镇江市丹徒区就启动了后备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工作,此外,宿迁泗阳、泗洪,南京的江宁也进行了类似的试点工作。

  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民众对官员财产公开抱有很高期待。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的落实,是防止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反腐倡廉最为根本的制度保障。江苏在这方面的改革刚起步,我们需要鼓掌,更需要共同监督。

  三、变局:吴江撤市设区

  2012年9月1日,一则重磅消息从苏州传来,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吴江市整体纳入主城,苏州城区面积扩至2910平方公里。

  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直接与上海市接壤。姑苏区作为苏州城市“一核四城”发展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一核”,今后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使姑苏区成为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高地和商贸商务高地。吴江区将着力建设“南部现代化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构筑苏州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新前沿。

  吴江撤市设区,也许有些吴江人会有失落,担心会影响未来吴江的发展速度;而面对区划调整后苏州成为苏南最大城区的城市,也有人感叹“去苏州一个区还要坐长途车,100块的公交车钱还出不了苏州!”

  不过,调整后的苏州市也将迎接新的挑战:行政区划调整后,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口会增加,但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社区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体系上能否都跟得上?因此,区划调整之后,如何担当好相应增加的社会责任将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四、换届:新领导班子肩负重任

  根据中组部和江苏省委统一部署,2012年上半年,江苏市县乡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集中换届。截至2012年6月30日,除副省级城市南京外,江苏12个省辖市、104个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和955个乡镇人大政府圆满完成换届工作,组织提名的8375名班子成员和232名法检“两长”候选人均高票当选。

  换届后,从新一届市级班子的组成结构来看,12名市长全部为研究生学历;政府班子平均年龄48.2岁,比换届前下降2.9岁;有基层领导经历的干部61人,增加13%。在新一届县级政府班子中,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干部数量多,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488人,占65%;有3年以上乡镇等基层单位领导工作经历的402人,占53.5%;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的319人,占42.5%。新提任的34名县(市、区)长全部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

  希望在台上领导们的新一任期内,我们能有洁净的环境,能吃上安全的食物,孩子有值得托付的童年,老人有值得依靠的归宿。群众不想看到GDP增长的只是抽象的数字,而更希望当央视记者问到“你幸福吗”时,能够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是”。

  五、探索:重点领域改革次第展开

  创新,还意味着变革。正如副总理李克强所说的,改革开放30年的红利已经用完,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2012年10月1日起,江苏正式开始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据统计,10月和11月共减税22.36亿元,试点纳税人减税面超过95%,超过10万家企业受益。金融改革25条举措助力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4月20日,江苏省属事业单位首次统一公开招聘,而到了12月23日的下半年招聘考试,4900余人争抢145人个职位,事业单位考试热度不下公考。不过,事业编“待遇光环”却正逐步褪色,2013年1月1日,南京市取消公费医疗制度,20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及退休人员全部参加“职工医保”,事业单位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公务员改革也在悄然破冰。苏州等地尝试通过专业猎头公司网罗人才,推荐和选拔官员,试图改变过去公务员人事制度中出现的“近亲繁殖”“能进不能出”等弊端。至今,苏州市所辖常熟市、张家港市、吴江市(2012年9月撤市设区)及泰州市下辖的靖江市陆续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共21名,最高职位为副处级。有人质疑这样的做法违反了公务员人事制度规定的“逢进必考”原则,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原来在一个封闭环境下选人用人的模式,有积极意义。

  六、畅通:交通建设屡出大手笔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振兴,都是以加强交通建设为先导,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2012年,江苏在公共交通建设上,也递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2012年9月19日,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城际轨道建设全面启动,新开工里程约160公里,实现沪、宁、杭间1小时通达,大部分省辖市与南京两小时左右通达,与上海3小时内通达。远期, 江苏将全面形成“四纵四横”铁路运输通道格局,实现与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通达,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间两小时通达,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也是两小时通达。

  11月25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自此,江苏沿江八市全部迈入“大桥时代”。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贯通苏中、苏南,连接泰州、镇江、常州,创造了三塔两跨桥型、水中沉井基础深度等五项世界第一。12月24日通车的南京长江四桥,是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也是中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一座座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更好地发挥苏南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长三角发展一体化。

  此外,在水运方面,11月10日竣工验收的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彻底结束了连云港市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该航道北接连云港港、南连灌河和通榆河、西接苏北运河,犹如一条银带,千吨级船舶畅通无阻,成为贯穿江苏,继京杭运河之外的第二条南北走向的千吨级水运大通道。

  七、公平:异地高考政策毫无地方保护色彩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终于在2012年年破冰。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2012年12月31日的下午,在教育部规定的最后期限里,江苏的异地高考政策终于向公众发布。与之前公布的北上广异地高考政策相比,江苏的异地高考可以用“三不”总结,即:不分步、不积分、不拼爹。政策规定,从2013年起,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该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在江苏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和本科、专科层次录取。

  2012年最后一天,江苏异地高考政策终于姗姗来迟。江苏政策没有任何地方保护色彩,彰显了市场经济先发之地的恢弘气度和践行教育公平的自信。高考制度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指挥棒,其地域歧视的弊端广受诟病。异地高考政策的破冰,是追求教育公平迈出的坚实一步。

  八、普惠:民生改善一系列新举措泽及城乡百姓

  “住有所居”是幸福生活的依托。截至2012年9月底,江苏新开工保障房31.6万套,竣工14.1万套,超额完成了中央和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2012年前9个月,江苏实际新开工保障房是中央下达任务数的115%、省定任务数的100.4%。在追求建设速度的同时,江苏更完善省、市、县三级保障房建设质量巡查体系,对住房质量实行终身负责。

  自“PM2.5”成为环保热词闯入公众视野以来,公众更加关心蓝天白云,关心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2012年江苏向社会实时发布PM2.5检测数据,并建立了秸秆禁烧考核机制,实现了秋季秸秆火点较夏季大幅度下降。在一片蓝天下自由地呼吸清新空气,是每一个城市居民的希望。

  除了此之外,江苏还提出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恐怕是那些光鲜的统计数据所不能代替的,而更多体现在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民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2013,更有保障的生活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