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经济形势展望:稳健释放正能量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2013年陕西经济形势展望:稳健释放正能量

2013年01月04日 17:16   来源:陕西日报   
    生态建设支撑健康发展

    “美丽中国”是2012年中国最生动鲜艳的词汇。十八大报告中用整整一章描述着对“美丽中国”的要求。他不仅仅呼应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是用一种深刻的哲学精神承诺着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动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难看出,生态建设已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也是中国百姓最大的期许。

    对于陕西,客观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与粗放增长方式,使得能源大省更易遭受“后危机时代的威胁”。而“低碳经济的吁求”,无法回避的国际国内形势,让我们的领导者更加注重将生态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

    寻找一条让陕西美丽的道路,充满了现实的拷问,深度的思索和不断的实践。

    节能减排是陕西的“强手腕、硬道理”,在这场对生态环境的强力保护战中,陕西动员着各方面的力量。城市里,汽车机动车的氮氧排放被严密监控;农村中,4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为优美的乡村寻找道路;河流上,渭河防污防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如火如荼,汉江综合治理为陕南的青山绿水不懈努力。

    国土开发空间优化是陕西对自然的珍惜。在这一理念下,闲置土地被全面潜力,水资源被严加管理,退耕还林,全年造林400万亩,绿化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3300公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

    生态机制建设为美丽陕西提供有利保证。从新项目节能评估到健全节能减排指标检测和考核体系;从完善生态补偿到排污权交易制度。制度的要求和思考显示了对这一理念执行的决心和力度。“美丽制度”呵护着“美丽陕西”的圆满。

    民生投入铺垫强省蓝图

    经济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常识是,人口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经济因子,具有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劳动者、生活者、经营者等多重生产价值。我国目前处在一个人口作为生产者、劳动者其价值成本迅速上升的阶段。同时也显现出了更为突出的消费者、生活者价值。投入民生在本质上是为经济的理性发展进行适应性投资。

    在多年的实践中,陕西的领导者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富民强省”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命题。“强省”的含义已然越过了高涨GDP,而踏踏实实地落在了老百姓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年的愿景!

    事实上,就像一个人的强大一样,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真正强大,不在于外表的花花绿绿,而应该是内心的幸福与自信。在现代发展语境下,给予老百姓这种自信和幸福,就要扎扎实实做好民生工程。

    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是陕西的执政者们对百姓最诚挚的承诺。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一再强调:“要保障民生底线,把注意力放在社会的底层、放在容易被淡忘的群体身上。”

    于是我们看到,在陕西众多的民生政策和民生投入都指向了那些最需要的人们。

    续建保障性住房62万套,新开工33.7万套,其中廉租房5.5万套、公租房7.1万套;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调高每人每年300元;

    完成陕南搬迁6万户、22.8万人,陕北搬迁1.6万户、6万人;全省实现90万贫困人口脱贫;

    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3万张;

    搞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新增小额贷款65亿元。

    ……

    这是实实在在的承诺,这是让老百姓安心的数字。

    我们看到,促进陕西经济增长的方式回到了根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仅赢取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陕西在这一过程中把持住民生和经济发展与建设强省的关系。

    赵正永在担任陕西省省长时曾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看似简单的话,却暗藏深意,民生工程绝不是“面子工程”,说到底政府能不能干好最终还要看民生工程。聪明的政府都会选择民生工程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稳妥的心态,复合的结构,科学的定位,惠民的情怀成为2013年陕西经济目标的显著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年的陕西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