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战略构想

2013年01月04日 09:10   来源:新华日报   

  最近,把淮河流域打造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战略构想,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江苏作为淮河流域的重要一员,从“第四增长极”中能受益几何、又该作何策应?在元旦前召开的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此纷纷建言献策。

  区域定位:从“粮仓”到“第四增长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被称为中国的最高级别智库。日前,该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首次提出“第四增长极”概念,希望重点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与皖江城市带、河南中原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相对接,争取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何为“第四增长极”?按照国经中心专务、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解释,即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三个增长极相媲美的第四大经济发展引擎。淮河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从西到东绵延1000多公里,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流域还包括山东、湖北地区。通过打造淮河流域产业带和城市群,实现与三大国家战略的联动互补。

  自古以来,淮河流域就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但受制于自然地理、发展基础、投入有限,加上人口密集等因素,淮河流域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洼地,现有人均GDP只有全国一半左右。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早在2005年,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就从区域经济角度,关注淮河流域的协同发展。院长顾为东说,从淮河流域水系密布、内河运输条件独特实际出发,课题组提出把淮河改造成为可常年通航的黄金水道的建议,此后进一步形成建设以淮安、蚌埠为双核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以及江苏沿海开发开放与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国经中心开展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战略研究,提出淮河流域“一带三核多节点”战略构想,即以淮河流域为“带”,以淮安、蚌埠、信阳为“核”,以全流域相关城镇为节点,依托以内河航道为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同步推进全流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淮河理念:从“治理”到“综合发展”

  淮河流域素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闻名。一系列治淮工程的实施,使得淮河流域排涝抗旱能力有了历史性改变,也为有关淮河理念的改变提供了重要条件。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立新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以防涝为主的传统单一的治理淮河思路,确立综合发展为主的思路。”更多专家认为,突破淮河“行洪通道”单一功能思路,挖掘淮河流域发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实现淮河水利和水运思维的并轨,不仅能为淮河安全本身提供保障,更能成为推动沿河两岸发展的重要动力。

  水利部南京水科院教授喻国华表示,要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除了要对河海衔接科学规划,还要深入研究、合理布局淮河沿线不同地区的产业定位。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