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起,有一股冷空气会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会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短时间内,至少22日前大范围的雾或者霾的天气不会再有。”
15日,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科学解答公众关于雾霭的诸多疑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一段天气预报式的开场白让深陷雾霭“围城”的人们稍松了口气。
航班延误、口罩脱销、喜欢晨练的人们不得不“猫”在家里……近日雾霾突然“围城”,扰乱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什么此次雾霾天气影响范围这么广?持续时间这么长?以后这种雾霾天气会不会经常来袭?老百姓应如何防护?
“前期北方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比较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越聚越多,形成了中东部大范围的雾霾。”马学款说。
当被问及春节前是否会再有雾霭加重的情况时,马学款表示,一般一周以内的天气可预测性比较强,时间越长准确率越低。“只要具备比较稳定、持续的条件,间断性雾霾天气还会有。”
“雾霭天气中PM2.5等大气污染物不仅可能对人体产生急性危害,比如导致咳嗽、咳痰、哮喘的发作或者加重等,而且会产生慢性影响。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炎症、肺功能改变,还可能降低人的免疫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强博士建议,雾霾较重时避免户外剧烈活动,心脏病人及呼吸系统病人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室外。PM2.5非常高时应佩戴口罩,可以阻挡一部分粒子进入体内。(记者 余晓洁)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