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很多中国的城市,看到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很让人羡慕,但总感觉城市之间比较雷同,缺少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化的东西。”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团长克里斯蒂安·沙伊布日前在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时说。他的感触道出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目前所处的困境,也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共鸣。中国的城市发展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怎样建设特色城市?克里斯蒂安·沙伊布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创意。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支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弊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座城市留给人印象最深的不仅有城市的容貌,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文化。
“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景观,而文化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灵魂。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尤其需要特色文化资源的支持,而特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和提升又需要与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同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说,城市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认为,低能耗、污染小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恰好可以与城市产业转型有机结合,也将加快城市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工业文明追求标准化,导致城市建设千城一面,而文化创意可以有效地恢复城市的最本色,就是多样化、独特性,它们是让特色城市恢复活力的最重要动力。”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则从城市的活力角度出发,阐释文化创意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看来,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文化创意产业以其高产值、低能耗、绿色无污染的优势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范周说。
文化创意如何促进城市转型
当“工业重镇”“制造业城市”的标签被一一撕掉,找到新的定位便成为一座城市未来良性发展、聚拢人气的关键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让人期待,而如何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有效实现这一转型成为各方探讨的焦点。
对此,厉无畏认为有3条重要的可循路径: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演绎以及旗舰项目综合运作。
在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城市旧区改造方面,厉无畏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做了阐释。鲁尔区原是德国著名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基地,后利用文化科技的有效结合,通过对老厂房、老仓库的改造,建成工业设计展示平台、艺术品集散中心。这种改造方式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让城市拥有了新的文化特色,让鲁尔区由一个工业生产区成功转变为商业文化消费区。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旧区改造的有机结合,可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不仅能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而且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厉无畏总结道。
“文化、科技、经济的有机联系使得区域发展驱动的模式由初期的资源驱动和资本驱动转变为创意驱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创意驱动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政策支撑,包括如何从创意到创意的物质化、创意形成市场、形成创意集群,还有创意环境的打造以及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支持。
要想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范周认为,要善于借鉴和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螺旋交替上升之路。他建议以县域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建成一批新型小城镇,从而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需以民为本
借助文化创意的元素,可以有效彰显城市的独特风格。以国内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日益扮演活跃而多样的角色,这种趋势让人欣喜,但也不无忧虑。
“新型城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但在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城镇化样本的多样性,不能一副方子治所有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说。
厉无畏也认为,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再利用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
另外,孙健君提出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还要以民为本,提升城市运营水平。“城市运营的目的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让居住在城市的每个人体验到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新生活方式。”孙健君说, 创建特色文化城市必须以民为本,以民生和宜居为本,要系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升城市运营水平。记者 郭人旗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