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逼仄昏暗的老房子到靓丽的保障房小区,从被高房价远远甩在身后到居者有其屋,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广州保障房小区居民,见证他们住房条件的巨大变迁。广州市住房保障办透露,截至去年11月底,广州在短短一年内便筹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含租赁补贴),新增解决1578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预计未来3年可形成供应保障性住房房源逾10万套,为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承诺提供了充足房源。
“做梦都不敢想有自己的房子”
黄千里还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18日,在59岁这年,他第一次领到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屋钥匙——位于芳和花园的一套64平方米的两房一厅单位。这里是广州去年建成的保障房小区,位于荔湾区东漖街,小区目前住着3988户经适房与1947户廉租房住户。
此前,黄千里一直住在惠福路一套12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搭了个小阁楼,女儿和老婆睡在上面,不透光,白天都要开着灯。”
从递交申请、进入轮候,到最终认购经适房,黄千里只等了一年时间。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元的黄千里感慨,“做梦都不敢想,能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黄千里赶上了好时候。2008年,广州摸清了当时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家庭有77177户,这个规模占到全省在册17.6万户住房保障对象的44%,成为广州住房保障工作的阶段目标。2011年底,随着芳和花园交付使用,标志着政府惠民承诺提前兑现,广州比预期计划提前一年全部解决了2008年统计在册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广州开工建设8.07万套保障性住房、解决7.5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11年完成8.5万套保障性住房筹集任务,新增解决1.3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千里的房子64平方米,房型方正,通风明亮。黄千里沏上一壶热茶,翻起自己演唱粤剧的表演照,兴奋地向记者讲起他退休后的幸福时光:每天早上6时起床,到小区花园练练功,下午和小区里的10多名戏友一起唱粤剧,有时还组织到外面表演。“现在日子过得比退休前还忙。”黄千里说。
有时候,黄千里会坐着地铁、搭上公交,和以前的老邻居、老戏友唱上几句。小区周边便利的交通让老黄赞不绝口,芳和花园东面离地铁一号线坑口站仅四五百米,是广州迄今最近地铁的保障房小区,周边还有20多条公交线路,设有芳和小学、幼儿园、大型超市等。
保障房正在惠及越来越多像老黄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去年底,广州更是有4675套廉租房和5050套经适房同时分配,创下历史纪录,由此解决超过9700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目前在建保障房约9万套
退役残疾人运动员、40岁的关先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住上有电梯的楼房。关先生5岁时因车祸高位截肢,失去整条右腿。原本,他与妻子住在位于荔湾区东漖街的父母家中,20来平方米的逼仄空间,又窄又旧的楼梯,是关先生对于蜗居生涯的记忆。
2009年6月申请,2011年住进芳和花园的廉租房,这里不但有电梯,小区管理处还为他争取到各种“无障碍”设施,如在冲凉房安装扶手和胶板凳等。现在,关先生经常和妻子一起下楼买菜煮饭——市场就在旁边,并且每个星期都会到广州荔湾体育馆打轮椅羽毛球。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表示,2012年,广州市继续发力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去年11月底,已筹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含租赁补贴),新增解决1578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预计未来3年可形成供应保障性住房房源逾10万套。
为确保保障房资金需求,广州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年市财政落实保障性建设资金38.35亿元,中央分两批下拨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7318亿元。同时,多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如加强政银合作,创新投融资机制等。国开行广东省分行与市住房保障办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5年融资2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本级在建保障房项目共27个、约9万套,按计划,2013年年底前争取推出逾8000套公租房。这也意味着,广州的保障性住房覆盖到更多群体。
“居者有其屋” 指向社会公平
记者手记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生存要求和幸福愿望。这样一个安身的所在,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背后诸多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从过去住房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来看,仅仅依靠市场这只大手,暂时难以一蹴而就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
广州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正在逐渐清晰地勾勒出“居者有其屋”的幸福路径:低收入困难家庭住进廉租房、经适房,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可以申请公租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未来可以申请人才公寓……正在搭建起来的保障房制度设计,逐步向着对无房族群住房保障的全覆盖方向迈进。
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让更多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正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推进保障房建设的道路上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破解,包括如何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保障房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分配到需要的人群手中,等等,对此,我们要有探索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我们相信,建好保障性住房是民生所系,将为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未来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动力,将为广东创造更多可供借鉴的改革发展经验。
记者 郑佳欣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