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家公司向烧饼奶奶(又称煎饼奶奶)捐赠10万元(左图)。烧饼奶奶的坚强,曾经让很多人落泪。(右图)
18年如一日,卖烧饼救助俩聋哑孙子
一句“我的希望全部破灭”,戳中不少人的泪点
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好心人劝说3个月,牵线搭桥
“烧饼奶奶”想通了
“接受帮助,不想让孙子成废人”
耳蜗提供方让利17万元,郑州一企业资助10万元
还有一部分缺口,希望更多爱心人伸出援手
“烧饼奶奶”孟玉华,18年如一日卖烧饼救助两个聋哑孙子,去年10月底接受央视记者几句采访,随后红遍全国。大家都想帮助她时,她一一回绝。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好心人数十次劝说开导,牵线搭桥,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不愿意麻烦别人,只希望俩孙子吃饱就行
“我的希望全部破灭。”
“俩小孙子都是聋哑,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多卖一毛钱,把我的小孙子从底线挽救出来。”
“我现在最在乎的就是能想办法,把我的小孙子能挽救到哪一步是哪一步。只求他们好,他们好就等于我开心,别的不求,别无所求。”
孟玉华说的这番话,在去年10月21日被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百姓心声》播出了。质朴的话语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
节目播出后,好些市民自发来到市动物园门口购买她的烧饼,她也被网友称作“烧饼奶奶”。
本报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采访。
她称,她本人“能面对现实,不愿意麻烦别人,好心人活得也不容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她内心常常不安”,对好心人的帮助她一一回绝,只希望能到大医院去检查孙子的病情,并帮大孙子找一份工作。
就在安排去医院检查的头天晚上,孟玉华又打来电话予以回绝:“上报纸上电视上杂志让自己迷了,不需要给孙子检查,好心人挣的钱不容易,我的愿望是俩孙子吃饱就行。”
又经过两三天劝说,去年11月1日,孟玉华带着两个孙子走进郑大一附院进行检查。
多方努力,俩孙子都有望做耳蜗手术
经医生仔细检查,她的俩孙子都是先天性聋哑,属重度患者。
医生董明敏建议孩子做耳蜗手术。
本报记者随后与澳大利亚人工耳蜗代理厂家上海新颂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取得联系。
上海新颂伦商务经理郭景宏专程从北京赶到郑州,还在本报东区记者站与孟玉华和她的两个孙子见了面,并进行了长时间沟通了解。
12月中旬,郭景宏给我打来电话,称根据检查结果来看,两个孩子都有望做耳蜗手术,配备的款型为CA植入体。
他说,这款机器在河南市场自费配置金额为16.5万元,公司领导看到孟玉华的报道后也很感动,经公司和厂方共同努力,每款让利8.5万元,共为孟玉华老人让利17万元。
除人工耳蜗及手术费用外,之后的语音康复训练也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郭景宏告诉我,老人的大孙子刘楠今年23岁,理论上讲能做耳蜗手术,但早已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术后康复训练需要3到5年,对刘楠本人也是不小的考验,到时的效果也很难保证。
决定接受帮助,不想让孙子成废人
路越走越清晰,孟玉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遇到心烦意乱时,孟玉华就会给我和她叔叔孟虎打电话。
“我现在整夜整夜睡不着。”孟玉华很“后悔”当时答应本报记者带俩孙子去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面对这笔巨额费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又不愿意接受好心人的帮助。
艰难的时候,她告诉我想卖掉老家的房子。
经过数十次做思想工作,孟玉华终于想开了,“现在必须得接受帮助,不想让孙子成为废人”。
本报记者14日与持续关注孟玉华故事的河南澳华公司取得联系。当晚,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龚小丹女士和本报记者一起到孟玉华家里探望,并详细沟通,为她的两个孙子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
爱心企业捐赠10万元,还有缺口
19日,河南澳华公司在海外移民推介会上,向孟玉华老人捐助了10万元钱。
孟玉华上台接受这笔捐助时,感动得差点落泪,一度声音哽咽,“我只说一句:好人一生平安”,随后鞠躬,现场掌声连连。
下来后,孟玉华精神好多了,“想让他们(俩孙子)成长起来,为社会做贡献,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帮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据统计,目前加上另一家企业捐助的1万元,以及河南澳华员工自发捐助的1万元,总共筹集到了12万元善款。
这12万元全部用于耳蜗手术,其资金缺口还差6万元。后期两个孙子还需要3万~5万元的康复训练。
龚小丹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都伸出援助之手,尽一份绵薄之力,帮“烧饼奶奶”一把;公司还设立了“河南澳华爱心基金”,由省慈善总会、社会媒体和公司三方监管,定向用于“烧饼奶奶”的两个聋哑孙子的治疗康复。
户名:河南省慈善总会 账号:258500875828 开户行:中国银行郑州花园支行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