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北京咳"是热爱非侮辱 院士:治理空气污染有突破口

2013年01月23日 10:45   来源:人民网   魏艳

  “北京咳”,网络定义称,它是外国人在中国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后有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们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太多语法考究的生造词,却成为了这两天引发争议的热门话题。到底该不该叫“北京咳”?是“言之有理”还是“极度侮辱”?什么才是“北京咳”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重点?

  记者拨通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志鹏的电话。在白志鹏看来,“北京咳”一词的出现颇有炒作的嫌疑,“近段时间北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过高,长期吸入确实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但这绝非引发咳嗽的唯一原因,抽烟、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个体生活习惯以及气候突变等都会诱发咳嗽症状,我们不能简单地下定论。”

  “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均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疾病和身体不适,这并非北京的‘专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潘小川表示。

  21日,在《经济参考报》刊发的文章中,引用一位医生观点,认为“北京咳”一次带有“侮辱性质”。对此,网友小尹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咳’这词最早出现在微博上的时候我就转发了,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关注北京爱北京,何谈侮辱?”这位网友同时表示“可以理解专家言语中对北京的爱护”。”

  十年资深“北漂”网友强子也认同这一观点:“虽然非原籍北京,但如今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已不逊于故乡了。听说‘北京咳’的叫法在外国人中间已经流传好久了,甚至被外国人白纸黑字印入旅游指南。所以我们最该反思的不是侮辱了北京,而是如何治理好我们的环境。”

  “北京咳”的背后,空气污染难逃其责。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近日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就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负面问题正逐渐显现。“环境污染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端正态度、认真治理,保障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能吸上好空气。”

  在郝吉明看来,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国家既要有宏观战略、中长期规划,也要有应急方案。“另外,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是改善空气污染的关键”,他认为解决改问题主要有两大突破口,一个是煤炭的高效利用、另一个是城市可持续的交通体系。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