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因国人"面子"而起 车轮腐败让百姓痛恨

2013年01月28日 16:06   来源:新华网   

  几乎没有动过筷子的鸡鸭,满盘卖相完整的菜肴……一段时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引发社会热议。一些网友、餐饮行业、政府机关、媒体先是发起餐桌上打包、吃净的“光盘行动”,继而深入反思身边的种种浪费现象:车轮上的浪费,会场上的浪费、“奢侈性”水消费、城市景观灯带来的浪费……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少铺张浪费的行为是因国人的“面子”问题而起,让我们习以为常以至于视而不见?

  车轮上的浪费

  陕西省白河县县委书记乘坐价值百万元豪华车的消息近日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这是一辆进口6缸排量3.0T的顶级豪华款大众途锐车,网上报价105万元。陕西省规定,市、县、乡党政机关购置公务用车应选用国产品牌汽车,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虽然后来白河县方面回应称“该车系从企业‘借用’”,但舆论仍一致谴责,“借也掩盖不了超标的事实”。

  白河县干部超标用车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在许多人眼中,座驾的档次往往“暗示”着官员级别、社会地位,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不仅影响社会风气,助长了攀比歪风,还直接带来了车轮上的浪费。统计显示,目前每年全国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2000亿元。公车每万公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至10倍。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此外,公车使用效率低、部分地区和单位超编超标配车、公车私用等均造成公车使用上的严重浪费。

  与舌尖上的剩宴一样,车轮下的腐败同样让老百姓痛恨。近期地方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疾呼,公车使用费用高、浪费大、私用严重、超编配备,公车改革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灯影下的浪费

  景观灯曾经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但是彻夜常亮的景观灯却造成电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光污染。据科技部公布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显示,如果全国的户外景观灯(共约600万千瓦)在午夜至凌晨时段及时熄灭,那么每年可节电88亿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46万吨。

  88亿度电是个什么概念?节约1度电能做哪些事?业内人士曾算过这样一笔账:1度电能让25瓦的灯泡能连续亮40小时,家用冰箱运行一天多,普通电风扇连续运行15小时,电视机开10小时……1度电还能将8千克的水烧开,能用吸尘器把房间打扫5遍,能使电动自行车跑上80公里,可用电炒锅烧两个美味的菜,可借助电热淋浴器洗一个非常舒服的澡。

  城市景观灯造价高昂,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颇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味道,造成的能源浪费深受舆论诟病。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副秘书长周一凡认为,现代城市是需要景观灯照明灯,但是在需要的前提下应该考虑该如何节能。首先从设计开始就要考虑使用节能灯产品和设备。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彭复兴说,近年兴建的城市照明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超标与攀比现象。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规划中要立足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在满足生活的需要同时减少能源浪费以及光污染。“从2012年5月起,北京夜景照明禁止彻夜长明。其实仅仅这样还不够,应立足长远,规范化每天晚间适度关闭景观照明。这项工作应作为地方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同时开展科技创新,在有条件的城市部分景观照明用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彭复兴说。

  “奢侈性”水消费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胡勘平曾做过一项调查:近几年北京洗浴中心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大约在3000家左右,一年的耗水量接近23个昆明湖的水量;北京投入经营的滑雪场大概有十几家,每年用水量至少需要100万吨以上;北京大概有七十几家18洞以上的标准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量要达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胡勘平把这种现象称为“奢侈性”水消费。

  近年来,出入豪华洗浴场所、高尔夫球场被一些人看作与“身份”“地位”有关。胡勘平认为,“奢侈性”水消费可以较为准确地概括那些用水量多、方式浪费的水消费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立方米,而且严重的水污染、水质性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与此同时却又存在用水效率低和严重浪费现象。“在缺水的现状下,这类奢侈性水消费显然是无法承受之重。”

  手机里的浪费

  在数码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频繁更换手机成为一些人追逐时尚、炫耀面子的手段之一。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平均每年淘汰近10000万部手机,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

  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户;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若按平均每个用户每3年更换一次手机的保守频率,每部手机一般都配有两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来算,中国每年就有2亿块手机电池和1亿个手机充电器变为垃圾。

  ……

  “浪费是年轻人用了没两年的手机,是中年人转来送去却不吃不用的年节礼品,是一件商品的过度包装,是白天的灯火通明,是市政建设无长远规划的重复开挖……”网上一则关于“身边的浪费”的段子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至政府形象工程、官员豪华座驾,小至个人消费行为、物质至上思维方式,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中国文化中“好面子”“讲排场”“兴攀比”的心态。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每一个人对待一分一厘的态度,都是人生信念的写照,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需要每一个人从细节做起,树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诸如公款吃喝、车轮腐败等浪费行为更多与官员作风和腐败现象有关,与缺乏法律的强烈制约以及有效的监管和处罚相关。只有把浪费的权利关进遏制和杜绝浪费制度的牢笼,通过制度设计,让权利敬畏制度,顺应制度,落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奢靡之风。

(责任编辑:魏笑)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