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协委员称鲁迅“淡出”教科书影响学生人格

2013年01月30日 0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汪恩民 罗雅迪

  2011年,鲁迅作品“淡出”教科书,成为当年文学界、教育界的重要话题。时隔一年多,1月29日,浙江省政协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告诉记者,鲁迅的作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十分缺乏。“敢言、敢写是对学生很好的教育,如果把鲁迅文章拿掉,换成软绵绵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会有一定影响。”

  徐东波对鲁迅作品在学生语文教材中篇目的减少表示理解,“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徐东波告诉记者,他在咨询教育界人士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学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毕竟鲁迅时代不同,背景不一样,接受起来较难。”徐东波坦言,单从读和写的角度,适当减少一些鲁迅或鲁迅同时代的作品,增加一些与当下生活关联度较高、可读性较强作品,学生可能会更加容易接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或兴趣爱好也有利。”

  但徐东波同时表示,从鲁迅文化角度来讲,减少鲁迅作品存在“偏颇”。

  “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读和写,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认识从古至今的中国文化。”徐东波反问,为何要在语文教材中加入爱国主义诗篇?“就是为了培养情操,不仅是为了阅读。”

  因此,徐东波认为鲁迅的作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十分缺乏,“敢言、敢写是对学生很好的教育,如果把鲁迅文章拿掉,换成软绵绵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会有一定影响。”

  徐东波建议,为了弥补鲁迅作品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减少,不妨放进选修读本里,让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读。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众多的鲁迅纪念馆中,浙江省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参观人数以每年200余万人次居于首位,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群体。“通过对鲁迅文化的普及,让青少年加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热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徐东波如是说。(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罗雅迪)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