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腊月二十三,距离除夕已不到一周时间。在我省不少地方,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在这一天要祭灶王爷,“扫尘”。微博上,“小年啦”位列热门话题首位。在我省,不同的地域小年的时间也不相同,但无论是什么时候过小年,腊月二十三都标志着要开始为迎接过年做准备了。民俗专家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年味淡了,但是过年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
【合肥】三招“哄”住灶王爷
在合肥周边,包括无为、舒城等地,小年都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被称为送灶节。省民俗学会顾问牛耘告诉记者,传说每年的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这一年的功过,“灶王爷相当于玉皇大帝派来的‘特务’。”牛耘说,民间传说中,如果房主犯了大错,玉皇大帝就要扣300天的阳寿,犯小错要扣100天阳寿。
为“堵”住灶王爷的嘴,房主要用三招。一是混淆视听,传说家中的蜘蛛网、垃圾等都是灶王爷在记账,所以演变出“扫尘”的风俗,就是要毁掉灶王爷的“账本”。二是糖衣炮弹,祭灶王爷做糖饼的风俗很多地方都有,用糖饼把灶王爷的嘴抹上,让他“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最后一招是送上一程。牛耘说,传说灶王爷到天庭是骑马。所以要准备稻草和黄豆,装在盘子里,在送灶王爷的时候要到院子里把这些撒掉,作为灶王爷坐骑的“草料”。
【皖北】送枣花馍报养育恩
去年临近春节,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曾到全省多个地方进行了调研。“从城市来看传统的一些形式已经不多见了,一些传统的习俗主要保留在农村。”郭学东告诉记者,就皖北来说,祭灶王爷用的“糖瓜”是比较独特的。“是用红芋熬成的。”“糖瓜”与合肥的“糖饼”的功能基本一样,都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
郭学东告诉记者,在调研中他发现亳州一些地方蒸馍的风俗非常特别。“一般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开始蒸。”他介绍说,有一种馍叫做“枣山”,是用面和红枣做成,在过年的时候摆在客厅中间,红白相间、层层叠叠非常好看。此外,此时当地还开始蒸“枣花馍”,馍上面还放着一颗红枣。“这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时的必备礼品,主要是送给女性的长辈,寓意为报答养育之恩。”郭学东说,长辈还晚辈的礼馍,多用自蒸的面狗,意为性命大、好长成;而面蒸的青蛙,则寓意能跳得高。
【皖南】既要祭灶王爷也祭祖
在皖南过“小年”的时间不尽相同,在徽州很多地方是腊月二十三,在旌德却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五,而祭灶王爷、扫尘等习俗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旌德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方光华告诉记者,如今当地过小年都比较简单,主要是家里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燃放鞭炮。
“按照传统的习俗,小年既要祭灶王爷,也要祭先人。”方光华说,“小年”的时候,一家人要将祖先的牌位请出,摆上几样菜,直到正月十五才将先人“送走”。
小年时间为何不统一?
牛耘告诉记者,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的是腊月二十五。据了解,有一种说法称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北方在南宋以前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等地居民,小年则定在腊月二十五。
除此以外,在我省有些地方将正月初五视为小年,其中淮北市的有些地方就是如此。(马飞)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