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90后绘春节回家漫画走红 网友称“戳中泪点”(图)

2013年02月05日 15:10   来源:新华网   姜春媛

图为冯姣漫画--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资料图片)

图为冯姣。(图片由本人提供)

  90后看春运: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一组以《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为题的漫画近日在网上走红,转发超过10万次,网友大呼“戳中泪点”。漫画描绘了一对父母在女儿在家和在外的不同表现,有网友评论:“你跑得越来越快,却没注意到他们越走越慢;你越来越强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老,且行且珍惜……”

  漫画的作者冯姣是一位90后大学生,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近日,记者联系到了冯姣,她已从学校回到了兰州老家,一家人准备过春节。一个90后女孩为何能创作出如此感动的作品?她眼中的春运是怎样的?

  被父母搂在怀里,能闻到“风”的味道

  新华网记者:有些网友说,漫画中的一家人就是你的亲身经历。家对你意味着什么?

  冯姣:平时生活上,我和妈妈更像朋友,爸爸则像我的导师。家对我来说,是我最信任的地方,不论我以后我去了哪里,在做什么,过年我都会回到家。

  新华网记者:在成长过程中,你和父母之间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冯姣: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就把我寄养在外婆家。有一天,天刚亮,我突然被“冰”醒。睁开眼,就看到他们,原来,我被他们搂在怀里,还能嗅到他们满身的“风”的味道。现在想想,他们肯定是连夜回来的。

  我问:“为什么你们这么久才回来啊?你们做什么去了?”妈妈低头想了想,指着自己的鞋带说:“爸爸妈妈去打老虎了,你看鞋带都烂了。”我顺着她指着的方向望了望,别说鞋带了,鞋子都要开口了,心想:“老虎这么厉害啊!可我爸妈比老虎还要厉害呢!”现在回忆起来才明白,妈妈那双鞋是穿了太久才烂成那样的。他们可以给我买几大袋零食,却舍不得给自己买鞋。

  妈妈看完漫画后说,“我要去做饭了”

  新华网记者:这组漫画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

  冯姣:今年1月10日左右,我看了一个关于回家的视频,于是有感而发。

  记得画了一天半将近两天的样子吧,写文案的时候,我就边写边哭,好几次停下感觉写不下去了,画着画着就有种“父母真的离开了”的感觉,自己除了自责,还是自责。

  新华网记者:现在漫画走红网络,你父母看后有什么反映?

  冯姣:这幅漫画之所以被网友关注转发,我想是因为它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吧。我妈妈看完这幅漫画,眼睛红了,又不想我看到她哭,就很羞涩地说:“我要去做饭了。”我爸爸看完一句话没说,默默走开了,我想,也许他也想起自己的父母吧。

  新华网记者:你是赶上春运回家的吗?每次回家有什么感觉?

  冯姣:我是兰州人,在成都上学。其实,我每年放假都没赶上春运,但每次过年回兰州,总觉得好像自己从没去过成都,只是在兰州做了一个梦而已。回了家,“梦”就醒了,家的一切又变得熟悉起来。

  对父母最好的表达,就是陪伴

  新华网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春运的?在你眼中,春运是怎样的?

  冯姣:在我眼中,春运概括为一个字:“难”。但春运承载了人们对归家的期待,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与多年未见的家人相见的唯一通道。对回家过年的有了概念,却是在上大学真正离开家后。

  新华网记者:离家上学之后,你认为家对于你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冯姣:曾经很多时候,一到过年,我就希望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在家和父母看电视真没意思,而迫于父亲的威严,又不得不呆在家里。但现在,哪怕是自己不喜欢,也会陪在他们身边,这是值得的。

  看看父母逐渐老去,自己却抽不出更多时间陪伴。我觉得表达对父母的爱意,要从陪伴开始!(记者 姜春媛)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