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频道2月7日电(祁万强)春节前夕,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采访了全国劳模才秀加。这位草原的儿子,秉承了父辈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为了绿色的梦想,他在草原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才秀加和他的退耕还林草场。
■草原深处的黑刺林
草原上的天亮得比较早,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共和县恰卜恰镇的夜幕已经消散了。才秀加草草吃了点酥油炒面,发动着摩托车,向二十公里开外的塘格木镇驶去。这位海南州共和县切吉乡东科村的全国劳模,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时间,就往退耕还林的草场上跑,看看是否有牛羊啃食,柠条、黑刺长势如何,顺路向周边的村民宣传防火意识。
农历春节前,是海南草原上难得的好天气,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然而,坐在才秀加的摩托车后,依旧有寒风刺骨的感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一片肥美的草场,虽然是冬季,但成片的黑刺林蔚为壮观。有些地方的植物,已经有半人高了。穿过网围栏,才秀加蹲下来看看黑刺长势如何,站起来后顺手捡起塑料袋等垃圾。他说,十多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后,他和村民们一起呵护的4000亩草场,已经是灌木丛成片了。
这位草原上的儿子,从小就有一个绿色的梦。正因为有了这个梦,他也一直在努力。
成片的黑刺林。
■绿色的心愿和梦想
在共和县,说起才秀加,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1991年5月,年仅22岁的才秀加,被牧民群众推选为切吉乡东科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带些稚气但富有闯劲的他,下定决心要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任期间,他动员群众修建牲畜暖棚、定居点、人工种草,积极畜种改良,发展牛羊育肥,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并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走牧工商一体化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东科村步入小康社会的快车道。2002年,才秀加和村民们承包了三千多亩退耕还林的草场,开始种植柽柳、沙棘等乡土树种。
“国家的政策好,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大力发展退耕还林项目,我们还有什么说的。保护生态环境,绿化自己的家园,村民的干劲更加强。”才秀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承包草场的那刻开始,他就和大家一起去西宁,到湟源,跑了青海的不少地方,想方设法购买草种子。在他的动员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大家拿着种子、提着桶子,一边种草,一边施肥。
黑刺林涵养水源不说,根部还有了苔藓等地衣植物。
可是,才秀加和大家并没有得到回报。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拉起了网围栏,提着大桶浇水,但成活率并不高。在困难面前,他们并没有退缩,年年补种补栽。几年后,终于有了一定的起色。
看着以前退化的草场上长起来的灌木丛,才秀加和大家用布满老茧的大手轻轻抚摸着这些绿色的植物,没感觉到刺手,反而满心的欢喜。那一年,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来走访退耕还林的工作,才秀加所在的草场竟然成了示范点。考察组的人看着干旱的草原上,竟然奇迹般地长出的灌木,啧啧称赞。
■野鸡和火狐安家落户
时任共和县副县长的更太了解这一情况后,找到了才秀加,希望他到塘格木镇搞退耕还林工作。因为,塘格木农场里的很多耕地利用率不高、产量低,退耕还林工作任重而道远。
有了先前的经验,才秀加在塘格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他违背了技术人员每亩8斤草种子的规定,开着播种机,每亩下了30多斤种子。没想到,黑刺成活率高不说,成长的也非常茂盛。事实证明,他的“土办法”成功了。而且,常人看来三四月份是种植时间时,他却违背常理,带着大家六月份草原雨季来临时去种草,这个“土时期”在今天看来,也有可取之处。无疑,这些方式成为了才秀加草场种植过程中有益的尝试。
才秀加和大家种植的灌木丛已经很高了。
才秀加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4年,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结束采访时,我们沿着公路行走,遇到了更尕村村委会主任彭毛。他告诉我们,这么多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后,成片的黑刺林长起来了,从远处飞来了很多不知道什么名字的鸟不说,就连野鸡和火狐也来安家落户了。
才秀加放眼塘格木草原,他说,他仿佛看到有一抹绿色正在蔓延。我们相信: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美丽的大草原,这一曾留在人们脑海中的风情画在不久的将来定会重现。
才秀加付出多年的心血,今天终于有回报了。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