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7:01,天蒙蒙亮,“轰隆轰隆”的机车声响起,天津开往涉县的4481次列车缓缓驶出。斑驳的车门把手,绿色的车厢外表,绿色座椅,显示着这是一趟历史悠久的绿皮车。没有卧铺,没有餐车,只有硬座,绿皮车虽然简陋,却给沿线旅客带来了实惠和方便——沿途停靠大大小小27个站,再不起眼的小车站也能让你下车回家。花了18.5元,年过花甲的老汉韩立返回德州老家,“便宜了七八十”;没带马扎,80后农民工刘朋买到了座票;59岁的乘务员滕路军,已在列车上奔波了43年,这将是他在绿皮车上服务的最后一个春运。在高铁时代,绿皮车在上演着不一样的春运故事。记者于春沣通讯员李霖文并摄
人物:韩立,62岁目的地:德州购票方式:电话订票票价:18.5元
慢了一个半小时
“便宜了七八十”
清晨5时许,距离列车驶出还有2小时,离检票口几步之遥的座椅上,老汉韩立已早早在此守候,面色黝黑的老汉座前,堆着一个大包裹、一个白色废旧涂料桶,还有一个装了两盒十八街麻花的提袋。“给孙子带的。”老汉高兴地告诉记者。
“票是怎么买的?”
“老乡帮买的,提前了20来天吧,在网上还是哪,我也说不太清楚。”韩立说,“1张票才18块5,可把我高兴坏了。”韩立断断续续在天津打工10年了,目前在一家企业做门卫,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让他不得不对路费精打细算。“坐这车到德州要两个半小时,坐高铁用不上一小时就能到,可90多块钱一张票,坐汽车得将近100块,坐这车便宜了七八十。”
从乘务员手里接过倒满热水的杯子,韩立美美地喝了一口。记者注意到,早5点到上午10时30分,在五个半小时的旅途中,老人没吃任何东西。卖方便面的小车推了过来,一瓶矿泉水只卖2元钱,老人没舍得买。“不饿,饿了也能忍住,省下钱给孙子买点好吃的。”下车前,韩立悄悄告诉记者,他盼望着,将来还能有便宜的绿皮车载他回家。
客运段乘务科负责人孙嘉鹏说,目前,从天津发出的绿皮车,一共只有三趟,分别开往涉县、清河和蓟县。
人物:刘朋,30岁目的地:吴桥购票方式:代售点票价:16.5元
今年不那么挤
想在天津买房
4号车厢尾部,记者见到了刘朋。他带了5个大小包裹,最大的一个有半米多高。“我有座,东西太多了,没地方放,就在这站着。”
车厢里,没有想象中那样拥挤,一节车厢站着的旅客不到10个人。 “今年不那么挤。”在津打工4年的刘朋对春运特有体验,以前乘火车回家,带几张报纸,拿个马扎,是他的秘诀,有时连站着的地都不宽绰,没想到,今年很容易就订到了座票。
铃声响起,一条短信发到刘朋的手机上,是爱人询问他啥时能到家。“中午就能到,工资都发了,还有奖金。”刚发了工资的刘朋心情不错,向记者介绍起包裹里的宝贝:给爷爷的麻花,给妻子的衣服,还有给孩子的学习机。刘朋在本市一家汽车维修厂打工,算是“技术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过了正月初八,他还要返回天津。“将来条件好了,想自己开个汽车维修店,那样赚得能多点,也许能买房留在天津呢。”
人物:滕路军,59岁身份:乘务员
二十几个春节在列车上过
昨早4点多,滕路军便起床了,没吃早点,下楼骑上他的自行车,赶往天津站。5点30分,滕路军来到备品室清领备品。5点45分,点名,听列车长布置完行车计划后,他来到站台准备接车上岗。作为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津涉车队乘务员,滕路军负责4481/2次列车第一包乘组第五节车厢的乘务工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铁路上工作了43年零8个月,有二十多个春节在列车上度过。服务完这次春运,他就退休了。“就像这绿皮车一样,快退伍了。”
虽然绿皮车车厢连接的地方缝隙大,不过,车厢里挺暖和,旅客们纷纷脱掉外衣。滕路军说,按照规定,车厢内温度不能低于16摄氏度,这就要靠乘务员用煤添烧锅炉控制。“这可是个技术活儿,炉里的水温得保持在90℃左右,温度低了车厢冷,温度高了怕锅炉烧干。”车往返一趟得烧几千公斤煤,全靠乘务员们一铲一铲添进锅炉。
695公里的里程,要停靠27个站,运行13小时41分,列车平均30分钟左右停一次车,开门、关门,保证旅客安全有序上下车是滕路军的首要任务,虽然忙碌,不过,遇到老人、孩子、包裹重的乘客,老滕总是不忘扶上一把。“车差点,但服务不能差。”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