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特别强调了用人导向的问题,明确提出,“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习总书记之所以突出关心如何选人用人的问题,是因为“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
在一个地方,主要领导的作风、习惯、好恶,会深刻影响当地的政治风气、干部作风。而在一个单位,主要领导则几乎能够决定这个单位的风气和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方式,就是通过干部的选拔任用实现的。
选拔什么样的干部、提拔重用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最重要的政治导向。人皆有进取之心,但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够决定人们命运的,主要是各级一把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级一把手的权力已经得到空前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干部能够得到提拔重用,什么样的做法能够得到主要领导的欢心,就成为引导当地社会风气的主要风向标,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少单位或企业,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此情形,说到底还是人治,还不是靠制度来保证长治久安。这个能够保证长治久安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制度是什么样的,基本上还处在探索寻找的初步阶段。在好的制度还没有找到、建立起来之前,如何保证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如何选人用人就成为关键的关键。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在现行体制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从有识之士到普通群众,都清醒地意识到,“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既然选人用人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广大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甚至是社会风气、干部士气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讨论活动中,就应该把如何选人用人当作最大的作风问题来抓,抓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来。如何抓?也就是说,如何让实在干部受到重用、让热衷形式主义的干部受到惩戒?
选好各级一把手,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因为选人用人权主要集中在一把手手中。这个一把手本身是不是总书记所说的“实在干部”,这个一把手所选拔重用的是不是“实在干部”,都应该有说服力的根据和畅通无阻的监督渠道,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响应机制,同时还要努力建立科学的制度约束。现在,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干部公开竞聘的探索,确实大大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但不容回避的是,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人为设置的制度漏洞,以提供看似合法的“操作空间”。正因为如此,许多广受质疑的“问题干部”,都会得到一个理直气壮的调查结论的支持:符合程序。可惜,程序是人制定的,公理却不是人可以左右的。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党和政府的承诺,更是人民群众的期待。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