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2月20日电(记者张艺、徐海涛)春节期间,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遇到一群讨要经济补偿的失业煤矿工人,见证了他们被“踢皮球”的无奈与辛酸。
矿工:“"皮球"踢了几十回,我们到底该找谁?”
春节前夕,在有百年采煤历史的大通区,记者见到了近两百名失业矿工正在苦苦等待经济补偿金,部分外地工人甚至没有回家过年。
大通区第九煤矿是设计年产能力6万吨的私营小煤矿,去年12月按照《安徽省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政策性关停,190多名矿工因此失去工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按照安徽省上述工作意见和《安徽省小煤矿关闭退出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该矿可以从省、市、区三级财政获得总计9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煤矿的职工安置、消除安全隐患以及经济补偿。然而,这些失业矿工的经济补偿却遭搁浅,至今没有结果。
“矿主让我们找政府,政府主管部门让我们找矿主。"皮球"踢了几十回,我们到底该找谁?现在不仅钱没拿到手,连补偿方案都没有!”在大通区胡圩村的矿工租住地,他们向记者倒苦水。
来自定远县的采煤工人李明训说:“没了工作,经济补偿也没着落,只好在租住地过年了。”记者问他置办了年货没有,他指着角落里的一堆白菜说,再买点儿粉丝添上,就是一顿年夜饭了。
第九煤矿负责安全生产的矿工吴庆和说,矿工们的劳动合同和工资表是经济补偿的直接依据,矿主手中掌握着这些资料却一直拒绝提供。他曾组织大家四次填表统计,却未被主管部门采纳,补偿工作因而没有下文。
主管部门:无能为力
记者采访了大通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顾先柱说:“我们局主要负责关停煤矿,并不是解决工人经济补偿问题的主要机构,建议你们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采访。”
记者于是又来到大通区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陈中映告诉记者,此事主要怨矿主拒绝提供工人的劳动合同和工资表,人社局也无可奈何,建议工人们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
根据安监局提供的大通区政府会议纪要,区政府于2012年7月就成立了关于第九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该文件明确指出,由安监局牵头抓总,人社局深度参与做好煤矿职工安置补偿等善后工作。
但事实上,两部门说“矿主不配合”和“矿主不着急”,均表示无能为力。
律师:矿工的事应该有人管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矿主实际代理人尚卓,他称不知道职工补偿标准是多少,并称未必需要给予矿工经济补偿。
安徽八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韩明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煤矿政策性关闭属于政府责令关闭类型,失业矿工应该依法获得经济补偿和安置。并且,矿主有义务提供职工名册以及配合善后工作的开展。若矿主拒绝提供,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法律赋予的行政手段责令矿主提供。如果矿主在限期内仍不提供,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对职工依法安置。
“在这个事件中,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及时运用行政手段将财政专项资金落到实处,而不能任由个体矿主拖延。”他说,“落实经济补偿政策不能打折扣。”
来自四川内江的农民工兰恒彬告诉记者:“开春后我还要到其他地方找活儿干咧,这笔经济补偿金再拖下去,就不知道会落在谁的手里了。”
他说,全矿工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地农民工,每个人发放多少、如何发放的问题现在不解决,即使以后专项资金到位了,工人们早已分散各地。到那时,这笔钱就有可能落入私人矿主腰包,这无疑是矿主无故拖延的原因。
采访结束后,记者不免为这些矿工担忧:省、市、区三级财政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钱就放在那里,但他们最终能不能拿到本该属于他们的钱,还是个未知数。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重视此事、及时出手,帮帮这群收入不高的失业者。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