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再次提高起征点 房产税扩大试点任重道远

2013年02月25日 08:41   来源:国际金融报   黄烨

  2月24日,新华网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月1日起,重庆高档住房产税价格开始执行新标准:由2012年的12152元/平方米上调至12799元/平方米,提高幅度为627元/平方米。这是继2012年之后,重庆再次调整房产税的起征点。

  不过,对于房产税,业界最关心的话题是,何时才能扩围,乃至在全国进行征收?国务院2月20日晚召开的会议明确将“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作为五大政策之一。

  重庆:两年万套被征税

  2011年1月28日,重庆和上海率先在全国启动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试点工作,针对的主要目标是市场中的增量房(重庆包括部分存量房)。

  单就重庆而言,其涵盖的区域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主城九区。据重庆官方随后发布的实施细则,房产税的征收对象为主城区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商品住宅,其中高档商品住宅指建筑面积交易单价达到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均价2倍(含2倍)以上的住宅。

  据了解,重庆市2011年房产税的起征点是9941元/平方米。但2012年,重庆将起征点大幅上调到12152元/平方米。今年,重庆市房产税起征点再次上调,幅度为627元/平方米。这其中的原因是房价在2012年再次出现上涨。

  有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2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从6400元/平方米提升到了7000元/平方米左右。

  据官方介绍,2012年重庆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为6389元/平方米,2011年的建筑面积成交均价为6390元/平方米。按细则对高档商品住宅和征收范围的定义,主城九区2011年与2012年新建商品住房建筑面积均价的2倍即为12779元/平方米。

  “这意味着,2013年在重庆新购住宅,建筑面积均价在12779元/平方米及以上的,要缴纳个人住房房产税。”新华网解释。

  据重庆市地税局2月22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重庆市执行房产税两年来,应征收房产税的存量及新购应税住房11027套,其中,存量独栋商品住宅3605套、新购高档住房7352套、“三无人员”(界定对象是外来“炒房团”)普通住房70套。

  效果:抑制房价作用不大

  记者发现,从2011年9941元/平方米到2013年12779元/平方米,短短两年,重庆征收房产税的标准就提高了2838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如不重新进行估价,原先一些交税的高档住宅,就会脱离交税的行列。”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此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上海市税务部门对20.8万套住房完成了房产税的征免认定,其中应税住房约3.7万套,加上2011年认定的近2万套应税住房,两年来上海市共有5万套个人住房需要缴纳房产税。从征收金额上看,财政部公布的《关于上海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2年上海房产税24.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3%。相较于2012年上海全年地方财政3743.71亿元的收入,房产税仅为全年财政的“零头”。

  这不禁让业界再次讨论起重庆乃至上海征收房产税对市场起到的真实效果。此前,就有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由于征收范围较小,房产税近两年的实施效果有限,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同样不大。

  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对外直言,目前房产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重庆和上海基本都是对新购住房征税,没有涉及到存量房市场,征税额及范围并没有大到调节刚需的目的”。

  “不能抹杀贡献。”薛建雄认为,“如果没有房产税,有关城市的房价可能会涨得更离谱。”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市长黄奇帆2月18日在重庆国土房管工作会议上称,重庆房产税调控“有多重效果”。黄奇帆称,首先,房产税征收增加了住房持有成本,买房动力减少;其次,遏制投机炒高房价的作用明显。

  后续:全国范围短期难征收

  事实上,在最近的“新国五条”中,“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还是被当作了新一轮楼市调控的“砝码”。此前在2011年和2012年,包括专家、官员在内,有无数次的声音建议“房产税试点扩围”。比如,去年年底,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房产税试点,明年将继续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编制和实施好住房发展和建设规划等。”

  对此,有专家称,“房价涨得较快的城市,不排除有房产税方面的政策出台,而不像以往的政策,将‘房产税’仅限于沿海试点城市。”

  “在一线有了上海,二线有了重庆之后,下一轮房产税的试点可能是在三线和四线城市。”薛建雄猜测,“预计今明两年,会在长沙、珠海或湘潭等城市进行试点。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在全国范围全面进行征收,因为,这牵扯到太多的利益,需要再次确认和协调。”

  投行美林美银称,在2015年前都不大可能在全国推行,“因为这涉及披露个人财富,而此举目前受到不少抗拒”。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