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25日起,中国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00元和290元人民币。这是中国油价经2012年“4上4下”8次调整后,2013年的首调。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本次油价调整既符合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要求,又充分考虑到春运、元宵节以及春耕用油需求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消费者和成品油生产者的利益。
就在发改委下发通知的当日,一则“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当天下调油价”的消息在网络传开。这引发了民众对本次价格调整的质疑。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中国能源网能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晓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台湾与大陆调整油价“同期不同趋”是非常正常的。
韩晓平表示,台湾的油价是每周调整(即5个工作日调整),而大陆油价调整的“触发”条件是“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
“我在台湾的时候,还有同一时期大陆下调台湾上调的时候,这只是调节基点和机制的不同而已。”但韩晓平承认,大陆的“速度”还是相对较慢,调价周期应缩短。
春节期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高,业内曾猜测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或在19日开启,但这一“预期”并未兑现。
有分析认为,发改委适当延迟调价时间,主要是考虑到春运尚未结束,目前还处于用油高峰期,调价产生的影响将较大。因此“元宵节”的调价是一次迟来的“通知”。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油价波动对国际油价的反应愈发灵敏已成为各方共识。“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已被发改委明确写入工作报告,成为其2013年的工作重点。
自2009年执行“22+4%”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以来,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一直为多方所关注,“涨快跌慢”、“透明度不够”等质疑声不时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核心思路,就是让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更为灵敏。这样既可以规避汇率等因素的干扰,让国内油价的调整和民众对国际市场油价变动趋势的感受更加一致。
不过,新的调价机制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并未与公众见面。伴随着2013年的“首涨”,新定价机制何时出台成为各方关注事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主任林伯强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的时机已经成熟。韩晓平也认为,调价更加市场化的趋势已锐不可当,新机制尽快出台是众望所归。
王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能源体制改革的力度,目前民众对新价格机制出台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因此2013年推出可能性非常大。
几位专家均认为,新机制延迟出台或与即将召开“两会”有关。
据了解,经此次调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油价将再次回到“8元时代”。对于2013年整体油价的发展趋势,林伯强预计,国际油价直线上行的可能性不大。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