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建立"造血"机制 解决上海郊区经济薄弱村发展难题

2013年02月25日 04:18   来源:东方网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开阔的思路、更因地制宜的举措,加快破解郊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难题,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力争上海在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近日在调研本市经济薄弱村情况时指出,解决经济薄弱村的问题,既要保好基本,更要促进发展,要聚焦问题症结,拓宽工作思路,统筹各方资源,优化帮扶机制,重在增强造血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改变面貌、加快发展,为上海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座谈会开在村委会,听民忧更重解民忧。连日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前往崇明、奉贤、金山等区县的4个经济薄弱村,深入8户困难群众家庭了解日常生活和接受救助情况;在村委会连续召开4个座谈会,与村干部面对面敞开思想、坦诚交流,了解基层一线工作,共同研究如何完善政策,探讨强村富民之路。

  由于海岛地理交通不便和产业基础较差等原因,崇明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杨雄走访看望了新村乡新中村和庙镇保东村部分困难群众。在看望保东村高龄孤老蒋美英时,杨雄叮嘱村干部要关心、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并握着老人的手祝她健康长寿。

  奉贤区经济薄弱村普遍存在无发展资金、无集体可经营性资产等问题。困难家庭则多数由于成员遭遇重大疾病造成支出型贫困,或丧失重要劳动力而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市领导看望慰问了四团镇拾村村部分困难群众。

  在金山区漕泾镇增丰村,市领导察看了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和卫生室,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在看望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时,杨雄鼓励家庭成员对生活要有信心,有困难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在与相关区县负责人和村干部座谈时,杨雄指出,上海郊区县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经济薄弱村,这是上海发展不容回避、也必须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变面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重视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效应,又要立足各村实际,多动脑筋,创新体制机制。市区两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职能;要研究调整农村低保及有关社会救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对因病致贫等“支出型贫困”问题的研究,适时开展试点工作。

  杨雄强调,解决经济薄弱村问题,根本在于建立“造血”机制。市发改委、农委等部门要牵头梳理政策,加强统筹,加大已有政策向经济薄弱村的倾斜力度。区镇两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结合地域、产业特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非农就业;要组织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全市第三轮结对帮扶活动中,要打开思路,标本兼顾,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在“输血”的同时,进一步向增强“造血”功能转变,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帮扶机制。

(责任编辑:秦宇雯)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