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官员称贫困县是跑来的 无钱打点恐难如愿

2013年02月27日 13: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汪强

  要来的“小康”,跑来的“贫困”

  一个县究竟是小康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不在于这个县的实际状况如何,也不在于当地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而在于这个县的领导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领导想,小康吧,小康好听,就小康了;领导想,贫困吧,贫困实惠,就贫困了。

  不信,且看山西大同县。

  1996年,大同县成为小康县。可当年,大同县地方财政收入3738万元,支出6590万元,收不抵支——小康的16个标准,大同县有多个对不上号,像个小康的样子吗?即使到今天,大同县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像个小康的样子吗?与大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阳高县。当时阳高也是小康县的候选,但阳高的领导坚决不要这顶帽子,阳高也就没有成为小康县;大同的领导要,结果大同就如愿了。

  2013年1月,批准大同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文件下来了,用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的话说,是“跑下来了”。在他看来,得到这一纸文件,像跑赢了一场竞赛。王主任说得很明白,这个贫困县是“跑下来”的。即使再穷,如果不跑或跑得不到位,是“贫困”不了的。

  既然小康县可以要来、贫困县可以跑来,那全国的小康县、贫困县有多少是真的呢?那些全国百强县是真的吗?那些卫生城市是真的吗?那些宜居城市是真的吗?那些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是真的吗?那些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是真的吗?

  从王汉斌的话还可看出,跑来这个贫困县的批文不容易。那我要问,为什么难跑呢?按理说,这应该是不困难的,只要如实陈述事实、拿出数据就行了。上级审核一下,确认大同县说的是事实,就该将贫困县的帽子发下来。如此难跑,到底难在哪里?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某县跑了几年,没有跑来“贫困县”。有人问缘由,领导说:“我们太穷了。”“太穷了,就是真的很贫困,更应该容易批下来呀。”“我们太穷了,没有钱去打点。”试问,大同在跑贫困县时,有没有打点?前些年之所以难跑,是不是难在打点不到位而受到了刁难?

  说打点不到位就受到刁难也不完全准确。有时应该这样说,因为打点不到位,上级就认真。就说大同吧,当初申报小康县,也有几个数据对不上号,只能造假。为什么假数据能蒙混过关?或许与打点有关吧。当然,实际情况如何,在“要小康”与“跑贫困”过程中有没有打点,如果有又是怎样打点的,向哪些人打点过,这些只有大同的领导最清楚。

  对于外地人来说,一个县究竟是小康县还是贫困县,其实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而对于当地百姓来说,这就不只是一个称号问题了,而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是小康县,就少了来自上边的各种资助。大同县委党校前校长梁斌龙介绍,大同每次寻求帮助,“小康”的帽子都会把门关上。他举例,2000年左右,因房屋破损严重,他去省委党校申请修缮资金,得到的回答却是“小康县哪会缺这么点钱?”而现在刚刚成为贫困县,大同县已经跑下来一笔一千多万元的资金发展黄花产业。看来,授予一个县什么名号,有时如同儿戏。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