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湟中"八瓣莲花"成为青海旅游产业全国驰名商标

2013年02月28日 06:37   来源:青海新闻网   

  截至2012年底,全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生产基地30个,加工点300余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8万余人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在国家商标局认定公布的699件驰名商标名录中,湟中八瓣莲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报的“八瓣莲花BABANLIANHUA”榜上有名,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也是我省第一个文化旅游产业全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湟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把湟中县建设成为藏传佛教旅游圣地、西宁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中心这一目标,按照“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发展产业、致富群众”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平台、多渠道筹资、兴建园区、扩大宣传、外展推介、新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举办创意大赛等有效举措,大力实施“八瓣莲花”品牌战略,加快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2年先后投资1.2亿元实施“八瓣莲花”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体验销售中心、藏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演艺中心、河湟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精心打造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投资2亿多元的藏式家具定型产品生产线、丝质唐卡、藏传文化系列工艺品开发、藏文化馆金通艺术研究所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园区;精心举办“八瓣莲花”工艺品设计创意大赛;组织推出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酥油花元宵灯会、八韵争艳、宗喀艺术节、河湟曲艺四大湟中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湟中“八瓣莲花”文化旅游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生产基地30个,加工点300余处,省内外销售网点500多个,有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8万余人,已成为湟中县乃至全省鲜亮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3.8亿元,其中“八瓣莲花”特色产业产值达3.4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4.66亿元,有效地带动了湟中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湟中县“八瓣莲花”驰名商标的获得,不仅会做大做强农民画、堆绣、镶丝、藏毯、雕刻、壁画、泥塑、银铜器八瓣莲花产业的品牌,并且将进一步促进湟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苏建平)

(责任编辑:sandy)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