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报告提出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专家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提高,强调了国家对公共卫生持续加大投入,具前瞻性。
报告摘录
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解读分析投入持续加大医保覆盖人群超九成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田东华教授认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提高,强调了国家对公共卫生持续加大投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现在我国疾病预防重于治疗,社会进入老龄化,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城市发展后,新农合群体中,留守儿童、妇女增加,妇幼儿童保健也越来越重要。
此外,新农合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的提高,表明我国对于医疗保险的“低水平、广覆盖”,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由2002年的30元,提高到现在的280元,十年来已经覆盖90%-95%的人群。这个由个人、地方、中央政府三方“出资”的保险,目前看来还有发展空间,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仅停留在280元还是投入略少。
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向大病转移
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表示,新一轮医改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向大病转移,主要为缓解、遏制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系教授崔小波表示,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的同时,应该建立合理的筹资渠道,保证医保“入水口”。
同时,大病试点也应考虑边远地区,在这些地区加大中央政府补贴。
除了减轻看病经济负担,崔小波认为,如果有可能,当地政府可以把未列入低保对象的重大疾病患者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因为一般患有重特大疾病的基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如果纳入低保的话,可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崔小波表示,当前关键是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障体系,让各种制度衔接起来,有较高的保障能力,即充足的资金和高水平的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