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南京市人口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与对策建议》,并上报市委市政府。报告指出,当前南京人口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同步加剧。报告同时还提出了建议,比如推进户籍改革,放宽高素质外来人口落户的门槛;南京老龄化程度位列副省级城市第5名,产业调整建议大力扶持老幼服务产业。
问题
南京人口结构令产业结构调整两难
老龄化速度加快,南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2000年)的8.24%升至“六普”(2010年)的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少子化”也是南京人口的显著特点,随着家庭小型化、离散化与空心化,南京的家庭功能也面临着弱化,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由“五普”的15.45%降至9.51%,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末位。
同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南京15-64岁人口为650.7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高达81.29%,比20年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南京劳动适龄人口相对较多,劳动力供给充足。
当前,南京劳动人口增加与老年人口增加并存,理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人口就业;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比重9.20%,超过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线7%,理应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积极应对因少儿比重显著下降引起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这种相互冲突的情况,使得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面临取舍。
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过度消耗资源
南京是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2010年规模上重工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1.94%,石油化工、钢铁和建材等都是高能耗的行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大,同时南京资源相对较少,原油和原煤几乎全部从外部调入,能源自给率只有25%左右,因此,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直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口自然增长以及人口净迁移都将推动南京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张,这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
对策
放宽高素质外来人口落户政策
建议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对外来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口落户南京的限制,打破人口空间流动的制度壁垒。同时,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外来人口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优化针对高素质人才的特殊激励约束政策。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南京产业结构与人口发展的互动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与专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并存。南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框架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需要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全面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各类开发园区的整合规划,强化园区的集群优势,完善产学研企合作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扶持老幼服务产业
当前南京人口发展最显著特征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同步加剧,这是南京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系统思考的人口背景。因此,基于人口适度发展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扶持老幼服务产业,从数量和质量层面优化针对老幼人口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链接
南京男性比女性多,有三个原因
据南京市人口计生委统计,2011年全市总人口性别比为107,即男女比例为107:100。现在男性就比女性多了,但仍处于正常值范围,将来还有更多的可能,因为近年来新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据统计,2011年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81。
报告分析说,南京人口性别比偏高,原因之一是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南京的重化工业更适合男性,这些产业新增岗位通常要求男性多一些。其次,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特别是研发人员,这些人员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此外,南京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而南京高校多数偏重理工科,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