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拐杖书记"

2013年03月08日 11:43   来源:西藏新闻网   温凯

  边境线上的“拐杖书记”

  记陕西省援藏干部、普兰县县委书记黑树林

  安民固边促发展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黑树林深刻地认识到,在普兰这样一个中、印、尼三国交界的特殊地方,安民固边是援藏工作重中之重。于是,他在2011年的普兰县援藏领导小组会议上,敏锐地提出“把援藏资金的触角延伸到国家大宗资金覆盖不到的地方,给每个村都要设计产业项目,着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现状。”

  此后,县里为多油村购买了装载机等设备,成立农牧民施工队;为吉让居委会修建蔬菜大棚、组建沙石料厂;为科迦村规划民俗文化产业;为岗莎村壮大牦牛运输队,培训英语导游;开办了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培养农牧民技能型人才200多人,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一个个小产业迅速红火起来,聚拢了群众的热情和信心。

  2011年7月,黑树林抓住自治区实施草原奖励补助政策的机会,与机关干部一起下乡开展野外勘测,积极开展好各项草补工作,为全县群众争取草补资金2000多万元,年人均草补资金2024元,稳定了群众的收入和对党的向心力,创造性地做到了“以草安民固边”,普兰草补工作也成为全区样板工程。

  黑树林还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住房难、教育难、看病难和财政收入低,群众收入低”等突出问题,在改善和发展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狠做文章。先后落实国家投资9.9亿元建设马攸木至斜尔瓦247公里的柏油路,一直铺到了边境。争取到2000千瓦水电站建设项目,300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也已达成初步协议,还为牧区群众每户发放了一套2000瓦的光伏户用电源。新建和改造安居房1279套,帮助近6000名农牧民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安居房。

  2009年和2010年,普兰县先后两次遭受重大暴雨雪灾害,黑树林每次都坚守抗灾一线,全力保障灾民的生产生活,及时调整援藏资金用于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2010年11月,尼泊尔发生地震,波及普兰县斜尔瓦作业组,部分民房出现裂缝,他拿出援藏资金,请来专业维修队修复受损房屋。如今,普兰群众的房屋坚固整洁,与对面依然破败的尼泊尔村庄形成了鲜明对比,群众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2年,黑树林还利用2000万元援藏资金,在普兰县孔雀河谷动工建设生态公园。公园沿河谷修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天游人络绎不绝。尼泊尔商人的布在游玩公园后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在中国一个边远县城也有这么漂亮的生态公园,真是羡慕中国的富强和普兰老百姓的幸福啊!”

  深化教育暖民心

  2011年5月,黑树林与他帮扶的小女孩格桑曲珍一起栽下“希望树”,承诺资助她到大学毕业,由此启动了“普兰县百名领导干部帮扶百名优秀贫困学生”活动。他组织制订了《普兰县近期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并以县委2011年1号文件下发,还筹集资金10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已资助了17名优秀贫困学生,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学生入学。

  黑树林坚持“县委书记进课堂”,每个月给学生们讲两次课,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知识、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等,还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知识演讲、唱红歌、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得学生们的好评。孩子们在玩跳皮筋游戏时都唱着:“延安来了黑伯伯,藏家孩子送内地、坐飞机、坐火车,黑伯伯是我们的贴心人。”

  他严格落实我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规定,提出寺庙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把寺庙纳入社会管理体系,把爱国守法僧人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为全县14座寺庙修路、通电、通水,落实“六建”、“六个一”、“九有”等工程。70多岁的贫苦僧人强巴激动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嫌弃我,还把我当亲人来关心,我一定要更加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为党和社会多作贡献。”

  普兰县科迦寺在宗教界地位很高,住持洛桑巴年轻、有造诣,在信教群众中广有威信。黑树林与洛桑巴交上了朋友,还提拔他为县政协副主席,分管全县宗教寺庙工作,来影响和带动全县宗教界人士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爱教意识,几年来成效显著。

  在黑树林看来,一个地方要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他着力弘扬60年前和平解放阿里的“先遣连精神”, 把“先遣连精神”树立成普兰的城市形象,在普兰县广场建设先遣连城市群雕,用“先遣连精神”鼓舞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斗志。同时特别注意开发藏民族文化,在科迦村持续开展民俗文化村的开发建设,用援藏资金支撑和发展普兰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团,推动普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上体五次座谈意,下恤百万同胞情。金瓯千秋得永固,丹心一片更无悔。使命在肩唯勤谨,许国何敢计盈亏。民生民心殷殷问,固边固疆拳拳心。团结发展互期许,藏汉新书会盟碑……”这是黑树林在普兰期间写下的诗句。

  黑树林,这位拄着拐杖的县委书记,也许前行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永远不会放弃,他将带着普兰人民,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奋进。

(责任编辑:魏笑)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