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副主任:治堵不能一味修路

2013年03月09日 04:24   来源:京华时报    文静

马振川(左)在会上交流。京华时报记者张斌摄/视频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振川在北京团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时表示,针对治理交通拥堵,应合理科学规划道路轨道交通建设,不是通过一味修路来解决,而是应该通过停车楼建设、可变车道等管理措施来解决。

  建议1不能只修路修轨道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马振川认为,不能一味修路修轨道,而是应该通过调研后科学地修路修轨道,选择能缓解交通拥堵的区域修路修轨道。

  马振川说,北京目前的道路面积率大约为25%,“路修得越好,买的车越多,老想从修路给拥堵找出路,总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多修路就多增车,没有止境。”

  马振川说,现在有些轨道交通修到山区里面了,但实际使用率非常低,对缓解交通作用有限。

  建议2采取可变车道方式

  马振川说,现在常说的“潮汐现象”,各国的大城市都有。针对这种现象,马振川认为,这种规律性的堵车不算堵,规律性堵车也有措施缓解。比如说有些城市潮汐现象的处理就是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

  马振川进一步解释,在早晚高峰中,出城流量大时(进城流量小),就把出城的车道多加两条;进城的流量大时,就把进城的车道增加两条。这个就是对道路的合理使用。这些都是国外很成功的经验。

  建议3中心城区修停车楼

  针对停车难问题,马振川说,停车涉及到两个指标,有500万辆车就需要500万个停车位,其次还要有临时车位,这个通行的标准是,有4辆车就必须安排1个临时停车位,但现在明显不足。

  “我建议,能不能让停车楼和盖商场似的,商场能产生多大的利润效益,停车楼也能产生多大利润效益。你修了马路,在马路上停车,把这个资源占了”。马振川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中心城区修停车楼,尤其是民营企业修停车楼,政府还给补贴或者优惠政策。“这样鼓励一批人能够在市区让民营企业进入停车市场,修建停车设施,比占马路要好得多。”马振川说。

  建议4凭借车位证发车牌

  马振川说到停车难问题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时候,北京购买机动车,实行过凭借停车位证明发放车牌的政策。

  “后来接近2000年的时候,发现很多车位开的证明都是假的,就取消了,别要这个证明了。现在想想,是因为当时没有把真正的停车位管起来,就不应该把这个措施弄没了。”

  □观点交锋

  梁伟:核心区少建或取消停车位

  马振川:取消停车位肯定不愿意

  “我很赞同,我也说说停车问题。”听完马振川关于停车难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坐不住了,他说,听说国外某个大城市也是拥堵严重,最后采取的办法是,在一定区域内建停车楼、减少停车位,凡是繁华区一律取消停车位。没地方停车,人们自然就不开车出行不买车了,“我认为,城市核心区最好少建停车位或者取消停车位。”

  说到这里,马振川打断梁伟,“我觉得做不到。过去北京人都骑自行车,门口到门口。现在老百姓把这种出行习惯延续到汽车上了,不到门口不停车,甚至把车放到200米外停就有意见。所以取消停车位,肯定不愿意。要把习惯改过来,难。”马振川说,如今在北京开车不串门,不并线的,就会被认为不会开车。

  梁伟在全场的笑声中接过话头,“我知道,我的意见是不在繁华地区增加车位。”梁伟接着说,之前听说繁华地区停车费上调了一下效果不错。

  “对,但是很多人不停固定车位去了,在旁边乱停了”。马振川代表再次插话。梁伟回应说:“所以管理跟不上,这些都谈不上。因此一个是要找规律,一个是要加强管理。”

  京华时报记者文静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