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在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体面就业”:公平是前提

2013年03月12日 06:51   来源:重庆日报   

  2月28日,江北区智成人才市场,求职者巩国强正在认真阅读招聘信息。 记者 梅垠 摄 (本报资料图片)

  3月9日,几位在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体面就业”,他们认为,实现“体面就业”,就是让劳动者的工作报酬高一些,劳动条件好一些,工作时间短一些。

  “体面就业”是胡安·索马维亚2001年提任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时,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其涵义即是:对劳动者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获得一个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技能和得到尊重的职位。

  推进《反就业歧视法》立法,先实现公平就业

  提到就业话题,几位政协委员很有默契地达成了一致,公平就业是“体面就业”的重要前提。

  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副市长吴刚从“院校歧视”谈起。他说,经过十多年的高校扩招,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客观上给用人单位创造了“优中选优”的条件。不少地方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招聘中频频设置“院校条款”,有的甚至明文规定只招“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毕业生,这导致非“211工程”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现象严重。

  吴刚认为,“院校歧视”损害教育结果公平,阻碍社会阶层流通,不利于人才培养开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本来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现在反而是“就业歧视”的“重灾区”,导致其它用人单位跟风设置“院校门槛”。“如果好工作只留给‘211工程’、‘985工程’院校的学生,那么其他学校也就没有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的动力了,谈何发展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高校?”

  “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经验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就业歧视何其多!”在渝全国政协委员、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江龙认为,尊重用人自主权,不意味着招聘行为完全不受约束,用人单位可以优中选优,但应给劳动者参与竞争的机会。

  为消除就业歧视,吴刚上交提案,建议国家探索建立《反就业歧视法》并严格执法。他说,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反就业歧视方面不仅有明确的反就业歧视概念、标准和执法依据,而且有独立、公正、权威的执法机关。我国可借鉴部分国家或地区经验,及早推进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工作。

  职工工资收入,应与4条线挂钩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来北京参会前,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中心成品检验部组长邹先荣收集了来自职工的“几大盼”,其中,提高收入排在第一位。

  “我国职工的收入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不相适应,特别是一线职工收入水平偏低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邹先荣认为,职工的工资收入应该与4条线挂钩:GDP、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以及物价水平。这几年,由于4条线没有完全挂钩,许多劳动者是“钱包鼓了,怨声还大”。

  长期工作在一线,邹先荣非常了解职工的情绪。“收入低,极度影响就业质量,导致职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加之普遍的逐利心理,员工会频繁地换企业、换岗位,造成职工就业的无序、混乱流动。有的职工收入水平太低,降低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意愿,甚至主动选择不工作,返回社区要求享受低保,这又导致社会保障资金无限增大。”

  如何让劳动者“体面就业”、享受到尊重?邹先荣建议,国家应建立职工工资水平随经济效益、物价及社会平均工资等变动相应增长机制,并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切实保证普通职工在企业效益提高、平均工资增长的基础上,能真正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让广大劳动者“钱包鼓了,怨声没了”。

  带薪休假别成“空头支票”,需尽快拿出执行时间表

  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也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刘江龙告诉记者,前不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请注意,这一制度,早在5年前就有了。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基本落实’为啥还要等七八年?”刘江龙拟了一份提案,建议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别让这一制度成为“空头支票”。

  刘江龙介绍,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即可享受带薪年假。然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是“加班文化”盛行。现在一些单位鼓励员工加班,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往往是几十年没休过假。你好意思休假吗

  第二,主张“饭碗”还是主张“权利”?不少企业都将一句话当作厂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权益肯定打水漂,保住“饭碗”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三,休假损失无人管,违法不落实却没代价。他说,由于员工和单位“地位不对等”,法定的带薪假常常成为一纸空文,鲜有单位因违反这一制度受罚,这更加重了带薪休假落实难。

  “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有关部门不能停留在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的阶段,应进一步深化、细化,有了‘时间表’,再拿出‘路线图’,回应公众的关切。”

  刘江龙建议国家有关单位尽快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贯彻执行时间表。与此同时,调整发展目标,应在2016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在2020年得到全面落实。

  在具体操作上,应将落实带薪休假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对年休假制度执行不力和落实不好的各级政府,取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

  另外,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管力度和执法检查力度,强制落实职工休假权。针对私企薄弱环节,各地工商、税务和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应联合执法,调查和跟踪用工单位放假落实情况,惩罚不落实休假的用工单位,并在贷款、税收方面予以体现。

  将职工置于核心地位,企业留人更要留心

  “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一个企业要让职工‘留心’,光靠谈钱远远不够,还得想方设法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和细节周到的服务。”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红云旗下有6000多名一线职工,他透露,金科股份持续多年高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人才是金科的第一生产力。

  黄红云介绍,在金科,公司对员工的关爱已成为制度,纳入各分公司和各部门年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定期组织旅游、健康体检、带薪年假、高温补贴、每月定期组织集体生日会等,福利多达33项。

  “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因素往往影响到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企业应将职工置于核心地位,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尽可能地多关心职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真正对职工情真意切,与职工打成一片。”

  黄红云提到,当前“80后”、“90后”新生代务工人员大量涌现,在选择岗位时,新生代务工者更多看重的是自身能力提升和长远发展空间,同时也看重业余文化生活的改善。这时,良好的办公环境、足够的能力发展空间、积极与员工沟通等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记者 张莎 戴娟)

(责任编辑:西西)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