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开学公布的“史上最严”北京中小学减负令今起正式实施。东城、西城、石景山三个城区昨天也出台了细则。减负令“试行”20余天,记者近日调查多所学校和部分师生、家长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确实在减少,甚至为零,但高年级减负则打了折扣,学生压力仍不小。有专家指出,减负令深入落实还有赖于当下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
18日,东城、西城、石景山发布了各自的“减负工作实施具体方案”。
东城区教委要求,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小学各学科和初中考查学科的成绩评定推行等级制。学校、教师不得按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列公布名次。义教阶段禁止学校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全区不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全区不在初中其他年级组织统一考试。学校要积极推行分层选择性考试与优秀生免试等制度。
在作业量上,东城区特别规定,五、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除语数英外,其他学科不留笔头作业,每日作业总量由年级组长或班主任协调控制。另外,东城区从现在起到2030年,将设置文化艺术学院、科学技术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四个青少年学院,采取双学籍制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同时构建“十百千万”课程建设工程,对拔尖创新人才、特长学生等进行培养。
西城区要求规范全区中小学各类考试,不符合文件要求的考试立即停止。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教师、班级、学生进行排名。在义教阶段,学校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面试选拔学生。校长是减负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每学年需上报课程实施方案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由教委中小教科审查备案。
石景山区除落实北京市教委有关减负的相关细则外,还特别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全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完善评价表彰机制,将减负增效和学生体育健康工作纳入学校领导、教师年度考核。
课时:初中生还超标
记者近日随机采集了海淀、西城、通州三个城区的7份中小学课程表,其中,西城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表周课时达到28节,三门主课的周课时达到16节,双双超过“一二年级周课时不超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超15课时”的规定,另有两份初三学生的课程表周课时均为40节,远超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的标准,其他学校则全都达标。
“第七节课没了,午休时间长了。”海淀某小学四年级的陈同学说,上周三,学校给所有家长发了贯彻减负令执行的“家长信”,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所有年级放学时间提前15分钟,上学时间则要求“只需要在7点半到8点之间到校即可”。
减负令对在校学习时间也做了明确规定:小学生不超6小时,中学生不超8小时,学校不得早于8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在记者调查的数所小学里,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均达标,但初中孩子就没这么幸福了,“孩子早6点50分到校,晚6点半放学,一天得上9节课。”儿子在通州某中学上初三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所知道的初中孩子基本都是这个作息表。
作业:减负令见成效
“2月28日:数学书P1.2.3,练习册P3,英语唱P3歌,语文预习第三课……”这是海淀区某小学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不过这种情况在上周有了改变,刘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已经不再布置家庭作业,只留少许预习和阅读。“最大的变化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不见了。”孩子爸爸表示。
孩子在西城上一年级的家长刘女士称,学校从开学起就已经不再布置家庭作业,“不过开学头两天要求孩子要在学校完成作业才能放学,后来孩子适应写得快了,现在基本能在正常放学时间回家,看来减负令还是有作用的。”刘女士称:“我们上学期还找了家庭教师在家辅导功课,这学期就省了这笔开支。”
在海淀区某小学生托管班里,长期负责孩子作业的吴老师说,尽管每年都有作业减负的要求,但事实上并未减少,“这几天孩子们倒是基本没有笔头作业了。怎么说呢,每年减负潮最厉害的时候,孩子们的作业的确少点,可考试前一周,作业是呼呼地布置。孩子压根儿吃不消,倒不如分摊到平时呢。”
“学校的作业差不多一个半小时能完成,但是架不住辅导班铺天盖地的作业,反正我每天至少写两个多小时作业。”通州区某校一个初三学生对记者说。记者调查的多名中小学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报了课外辅导班,辅导班的作业也很可观。
课外辅导:家长很纠结
“开学前,老师要求买一本《习惯帮我开门》的书,可是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都没买着。这可怎么办?”家长刘先生向记者诉苦。
“那是他买晚了,年前我们这本书就断货了。”老板告诉记者。他同时声称,开学后,口算练习册、黄冈单元测试卷都卖得几近脱销,“学校每年都要求这个。今年就算不要求,家长不还得买?”面对记者关于减负令中“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要求的提醒,书店老板自信满满地说。
“我现在心里还真有点打鼓。”孩子上一年级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后学校发了条短信,称根据国家要求,今年对孩子的教辅材料将不作要求。“不要求的确是好事,可是谁知道用不用得到啊,不买又怕万一用到时脱销,真够纠结的。”刘女士说。
纠结的不止刘女士一个。前段时间,张女士刚刚参加了某培训班选拔尖子班学生的家长会。“能容纳三四十人的大教室,坐满了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进了这个培训机构的尖子班就意味着小升初进好学校的希望大点,但是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得加大。得知减负令中明文规定禁止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张女士说:“如果真能这样就太好了。”
声 音
学生:
减不减负都压力“山大”
虽然“现在作业比去年少了”,但六年级的莹莹也有自己的焦虑:“班上四分之一的同学都已找好初中,剩下的都在拼,就算老师不布置作业我也得自己找作业做。”五年级的东东坦言:“减负当然高兴了,不过现在还是压力‘山大’。”从这学期开始,他就要开始应付不同的初中选拔考试。
家长:
减负是好事 模式希改变
“减负当然是好事。”接受采访的家长普遍赞同和欢迎减负令。不过,部分家长也对实际效果表示担心。“说实话,如果小升初的这种模式不变,就算学校减负了,课外辅导班也减不了。”家长张女士直言。
老师:
真心希望孩子能轻松点
西城区某小学的陈老师说,学校提前了放学时间,同时要求老师控制作业总量。“学生都跟自己的孩子似的,能让孩子们轻松点,我们也都愿意配合减负令。就是希望不要浮于表面,一阵风过去,一切照旧就成。”陈老师说。
专家:
减负有赖中高考改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现在最不乐见的情况就是学校减负、校外增负。但是这有赖于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包括对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否则,减负令的实施难以深入和持续。”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