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会否被“京津沪”取代?这是最近媒体的热点话题。不少议论者担心:广州GDP“老三”的地位遭遇挑战,可能要被天津超过了。
其实,普通市民对这个问题可能有另外的视角。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从1990年起持续对“广州城市状况市民评价”进行民调。前不久出炉的2012年度民调,电话访问了1000位市民,其中,对于“广州经济发展”,市民满意度从2010年以前长期高于50%,2012年跌至39%,多年来首次跌破四成。
但市民的满意度下降,主要不是因为GDP要被天津赶上了,而是因传统发展模式“透支”着环境,发展的代价由市民扛着,而发展成果又难以充分地让全民共享。2012年的民调显示,多达54%的市民认为广州十年来空气质量越来越差,42%认为河流河涌水质越来越差,当年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下降8个百分点,首次出现满意度低于不满意度的负面感受(编者注:事实上,官方的权威监测显示,2011年广州多项空气质量指标均比2006年明显改善,广州治水在某些局部也取得成效)。
最近,天色有时灰中带黄,面对如此景象,不少人心里难免嘀咕。民调发现,超过半数广州市民认为近年怪病、传染病、流行病增多,其中80%的人直指环境污染是首因。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始于今日。2009年时已有高达四成六的市民明确表示因环境污染而感到身体不适,其中七成人直指元凶是“灰霾粉尘”、“汽车尾气”。
显然,倘若经济发展透支了环境,那么,GDP规模再大,增长再快,也是“含霾的GDP”。故此,钟南山院士说“健康远比GDP重要”。
社会发展至今日,GDP增长快一点慢一点,市民感觉未必明显;但天要再灰一点,水再黑一点,霾再多一点,百姓可就要骂娘。由此想到,广州要和天津比,除了比GDP,更应比谁的天更蓝,谁的水更绿,谁的空气更干净,谁的小孩子上幼儿园更容易,谁的老人家看病更方便。归结起来,要比转换发展模式!
(作者来自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