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了14年的"发泡餐具"何以突然解禁

2013年03月19日 14:47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曾经的铁路白色污染罪魁祸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许进入市场。最近,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却未对删除原因给出解释。

    一次性发泡餐具,就是那种“手摸软绵绵,轻撕就破裂,遇热就变形”的白色饭盒。14年前被禁产禁用的原因,一是发泡餐具的材料来源复杂,很多是废塑料,本身带有灰尘和细菌,生产商可能还会加入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这种餐具一遇到滚烫食物或高温加热会产生有毒物质。三是废弃的发泡餐具给铁路沿线、景区公园等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如此一个损害健康、污染环境的“公敌”,为何能被允许重新入市?发改委未给出明确理由,这难免会让人浮想连连。一项事关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应当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及民意调查,最起码应该给公众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人士解释,发泡餐具能重获合法市场地位,主因有二: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发泡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笔者想问,如果这两条能成为给发泡餐具“正名”的理由,当初又有何理由将发泡餐具列为落后产品而禁之?

    要说发泡餐具的“优势”恐怕只有成本低廉。从2001年始,国家本来要求餐饮行业必须使用“可降解餐具”,但与发泡餐具相比,成本高出数倍。故“可降解餐具”推行10年仍步履维艰,反倒是“假”降解产品充斥市场,发泡餐具大行其道,2010年央视就报道过“洋垃圾变餐盒”的案例。难怪有网友说:发泡餐具这玩意随处可见,从来就没消失过,谈什么被禁与解禁?

    我承认,发泡餐具不等于白色污染。但要想真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就有必要从发泡餐具这个源头上动刀,只有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发泡餐具等用品的使用与丢弃,才能有效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这才是真正绿色环保的选择。

    有人也许会说,与其禁而不止,不如允其入市、有效利用。但是,在相关配套措施尚未制定,发泡餐具“垃圾造”等黑色利益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下,解禁就必须慎重。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说,“如果不能解决发泡餐具的回收问题,简单恢复它的生产和销售,将是一场灾难。”

    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起伏命运让我想到,有关部门在制定涉及民生问题的政策前,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能被行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的意见所左右。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吸纳民意,才能找到真正符合公共利益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