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久前专访了热地同志,请他介绍亲身经历的双湖无人区从开发建设到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和深刻变化。
见证 热地经历传奇,他在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西藏以及藏北高原,包括双湖无人区的开发和建设。
热地回忆说,1976年1月,为了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西藏那曲西北部无人区的丰富资源,缓解班戈、申扎等县的畜草矛盾,经西藏自治区和那曲地区批准,设立双湖办事处。那曲地区2000多名牧民赶着160700多头(只)牛羊首批搬迁至双湖无人区,在这片平均海拔5000米、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创造新的生活。
同年4月至5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决定,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热地率领工作组赴双湖,就办事处选址、搬迁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今后发展潜力等,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
热地带领的工作组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基层,走访牧户,历经一个多月完成了有关双湖无人区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具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开发和建设双湖,奠定了基础。
谈到双湖无人区开发期间的艰难困苦,热地说:“双湖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那时候,办事处只有几顶帐篷,连遮风挡雨这样最基本的条件都无法满足;燃料十分匮乏,只能靠捡羊粪、牛粪,做饭、吃饭都很困难;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大卡车和两辆北京牌吉普车;医务人员仅一人……当年尽管条件艰苦,但双湖干部群众精神饱满,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一心一意扎根和开发建设双湖。”
巨变 几十年来一直关心双湖发展变化的热地告诉记者,在党中央关怀下,在全国人民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那曲地委行署坚强领导下,历届双湖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双湖干部职工和广大牧民群众艰苦创业,经过30多年开发建设和发展,双湖已从昔日的无人区,变成藏北草原深处藏汉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美好家园。尤其是2002年,党中央决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援藏后,中国石油对口支援双湖特别区,更是迎来经济大发展的春天。
回顾双湖的变化,热地说:“昔日无人区变成今朝繁荣新牧区,创造了人间奇迹。30多年的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发无人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热地说:“从1976年至今,国家和中国石油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双湖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藏北明珠’。”
双湖成立30多年来,总人口从1976年不足8000人,发展到目前13000多人;牲畜存栏总数已达44万多头(只、匹);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左右;城乡建设初具规模,大部分牧民群众从游牧走向定居,通讯、水、电、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乡都设有小学和卫生院,人均寿命提高到65岁;广播电视已覆盖所有乡镇。
喜讯 热地感慨良多,今日的双湖,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社会局势稳定、牧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牧民群众说:“我们生活过得好不好,要看看我们的穿着和装饰,看看我们宽敞、明亮、结实的房子,看看我们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羊……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全国人民。”
热地说,199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双湖办事处,设立尼玛县双湖特别区,建制仍为正县级。
虽然双湖区是独立运作的正县级行政区,但在名义上仍是那曲地区尼玛县的派驻机构,没有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等机构,这给当地行政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
热地说,面积达11﹒67万平方公里的双湖区在全面具备撤区建县条件后,2002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撤销尼玛县双湖特别区设立双湖县的请示》。热地多次找有关部门反映双湖区情况,并向中央领导汇报。
去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设立双湖县的批复”。目前,双湖正在积极筹备相关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