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旧衣物成了"烫手山芋" 市民愿意捐却无人愿意收

2013年03月19日 11:18   来源:东南网   张韩丰 张伟华

  整理好的两大袋旧衣物,大都八成新,想捐出去,可为什么没有人接收呢?

  昨日,市民王小姐拨打本报漳州新闻 热 线 0596-2056315反映,本想献爱心,却遭遇尴尬。

  调查:部门、公益组织不愿接收

  针对此事,漳州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陈龙跃表示,该局没有专门的机构接收旧衣物,“献爱心是好事,我们要鼓励,毕竟有一部分人需要。建议市民联系福利机构、组织,献爱心。”

  同时,他呼吁社会上的公益慈善组织,多发起献爱心运动,接收这些衣物。

  而漳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谢俊波表示,旧衣物对该院而言,价值不高,有时甚至要扔掉,“我们会提前和捐赠者讲清楚”。

  漳州市慈善总会同样不接收捐赠的旧衣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公益组织也不愿意“趟这浑水”。探因:旧衣物处理过程麻烦

  为何旧衣物成了“烫手山芋”?

  漳州市义工俱乐部负责人林丽华就表示,要经过消毒处理、打包,要有仓库存放,还要承担物流费用,“旧的衣物要是有个传染病,这要追溯源头的,责任谁担当呢?”

  漳州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吴小姐表示,他们还不接受捐赠旧衣物,“因为要涉及到整理、包装、消毒,不好处理,我们也有苦衷,不过,以后应该会慢慢完善”。

(责任编辑:魏笑)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