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萧太后河100米有20个排污口 曾如江南水乡

2013年03月28日 15:53   来源:北京晚报   

工人正在清理小武基河段

排污口

家畜粪便生活垃圾都排入河中

  “要是萧太后活了过来,看到当初清澈见底的河流变成了‘牛奶河’,一定会被气死的!”老徐一边说,一边重重地关上了门。在朝阳区小武基村租住了十几年,距离长年散发臭气的萧太后河距离不足10米,老徐已经习惯了关上门窗。

  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东南四环小武基村的萧太后河,污水直排让这条河几乎成了污染严重的“牛奶河”。然而,依托本市推出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在这条已经脏了十几年的河道旁,今年将建成投产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萧太后河有望逐步还清。

  追忆

  曾如江南水乡

  被污已有十年

  萧太后河又作“肖太后河”。民间传说,此河以“萧太后”命名,因当年她率军征战北宋,扎营在北京,曾经一度缺水,差役寻水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喝后夸赞水很甘洌,于是降旨以她的名号命名。而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如今在北京城里找寻萧太后河,只能从东南四环的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小武基村附近开始,在三环内,萧太后河已经成为城市暗河。

  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的老徐说以前不知道这叫什么河,附近的人都叫它“臭水沟”。十几年来,“臭水沟”一直如此,虽然曾有几次治理,最近一段时间也有人来定期清理,但大体情况没有改变。

  现场

  100米20个排污口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粗略数了一下,仅仅100米的萧太后河河段南北两岸,总共就有20余个排污口。排污口有的是水泥管,有些是水泥槽沟,有些则是简易的金属管。从排污口里流出的,多是浑浊的液体,有的还掺杂着的固体垃圾。

  这些污水都从哪儿来?老徐说,“不知道,水从三环那边流过来,好像就是浑的,再加上这边的排放,不可能不污染。”老徐指的排放户,主要就是岸边的小武基综合市场。

  小武基综合市场里有不少经营花鸟鱼虫的商家,沿着河边,摊位散乱着。在几个鸽子笼下,正是下水道箅子,鸽子的粪便直接从箅子流淌到下水道里,而下水道的另一端便是伸向萧太后河的排污口。

  当记者准备离开小武基河段时,发现有7位工人,正在清理河道。来自湖北的老王(化名)告诉记者,他们是临时工,被雇来清理河道,具体负责对河堤的治理。“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河堤修理平整了,把水边不平整的土挖起来,再铺平。”老王说,他们7个人,昨天一天的任务大约是30米的河段。

  夏天蚊蝇成群结队

  萧太后河从小武基往东南方向流淌,穿过翠城小区,穿过王村路、康华路,从东南五环的化工桥开始,河道逐渐变宽,流向也渐渐从东南变成了正东,与北侧不远的大鲁店北路平行。大鲁店北路附近的这个村子叫马家湾村。马家湾村似乎默默无闻,但却“有山有水有城”。

  山,是村边一块占地十几亩的“渣土山”。这座30米高的“渣土山”完全由倾倒渣土而产生,经媒体曝光后,据说要被植树绿化成公园景观。

  水,便是萧太后河了。流经此处的萧太后河,保留着“牛奶河”的特色,水流看起来更缓,水里的杂物也更多,臭味自然也没有消减的意思。

  城,是这里的新楼盘。大鲁店北路北侧的楼盘距离萧太后河,不足200米。向这里的房产中介了解,这个著名的楼盘,如今的均价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楼盘与萧太后河之间,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区,许多拾荒者居住于此,他们的生活垃圾也就近排放在萧太后河中。

  每到夏天,靠近萧太后河一侧的居民,就能闻到异味。有业主反映,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周边向河里排放污水的化工厂少了,但从上游来的河水,依然浑浊不堪。

  “现在味道是少了些,但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成群结队,从河边飞过来,特别烦人。”一位开杂货店的商人诉苦道。

  分析

  生活污水直排

  造成河道污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长期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研究。他认为,北京河道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直排。“厕所用的粪便水、厨房用水等包括大量油脂,对河道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河道的污染可能通过渗透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而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还会发生变化,产生气体,飘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而造成污水直排的原因,一是居住人口的不断聚集,二是基础设施不健全,三是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姜文来认为,政府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对一个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判断,把需要的容量预留出来,甚至对一些新建小区,执行污水处理设施先行的措施,毕竟作为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市的环境负荷量逐年增加,这给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考验。在加强排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水质保护制度和考核监督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进展

  垡头污水处理厂

  今年建成投产

  虽然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令人欣喜的是,萧太后河逐步还清,指日可待。记者获悉,今年5月,专门为治理萧太后河而建的垡头污水处理厂将全面完工,年底前实现开工运转。

  昨天,记者找到了这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在陆续安装,尚有一些路面平整,绿化植被等工作没有完工。设计施工方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的徐军介绍,垡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规模为2万吨,流域面积涉及44.6平方公里,“消化”萧太后河的污水,处理成为再生水,再补充到下游的通惠灌渠。2011年3月正式开工,今年5月份将全面完工,经过数月的设备调试,年底前污水处理厂将开始为萧太后河处理污水。徐军介绍,未来,垡头污水处理厂还计划了远期工程,预计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8万吨至10万吨。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