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万科董事长王石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席一个中国商界会议时表示,因为不少万科的客户都移民海外,其中30%是选择北美为目的地,万科也会跟随他们进军北美。同时他也再次重申中国楼市正在出现泡沫。
之所以说是重申,是因为一个月前,他在美国CBS的老牌新闻栏目《60分钟》里说到“中国楼市存在泡沫,非常危险,如果破裂将是一场灾难”。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地产商之一,王石的表态显然分量很重。而事实上,最近很多房地产业内人士都对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表态。
我们常说,1000个人的眼中,就会有1000个中国楼市,这种争议,尤其集中在“中国楼市泡沫”这个话题上。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王石和他的万科第一次透露出进军北美的意愿。早在去年九月,万科总裁郁亮就已公开表示,“随着万科国际化策略的启动,未来公司会成立一个美国业务的推进小组”;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王石则明确了北美市场的发展方向;今年2月,万科更是已经和铁狮门房地产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美国旧金山的一处高层豪华住宅公寓项目。另一个现实是,据媒体统计,2012年以来,国内其实已经有十多家房企投资海外。人们难免猜测,这意味着什么?
王石:是的,有了泡沫,如果破裂,将是一场灾难。我相信最高领导人拥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这件事。
这是王石此前在接受美国《60分钟》栏目采访时对于中国楼市泡沫作出的判断。此后,楼市调控“国五条”新政先后在一些城市落地,业界期待更多配套举措,而就短期效果来看,王石的评价是,“令外国投资者感到混乱,让国内开发商无所适从”。于是,人们不难做出这样的联想:出走海外,会不会是王石们还是对于可能的“泡沫破灭”作出的避险举措呢?对此,房地产资深专家韩世同认为,地产企业的海外战略一举三得:一是减轻国内楼市调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趁着欧美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在海外抄底,三是借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说的更加直接:
杨红旭:他们是想在国外开发项目,但是希望国内的人去买、投资这些项目,尤其是像旅游地产,吸引国内的有钱人,中产阶级去国外买他们的项目。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一番表态,或许能够佐证杨红旭的判断。
张玉良:我们在韩国济州岛投资的酒店、商业街这些旅游生活文化产品设施、包括健康设施,对于中国游客到国外消费可能成为一个首选的地方。对我们来讲,这也是一个市场,就是把中国市场延伸到国际之中。
其实,中国对于“楼市泡沫即将破灭”的论调并不陌生,很多人曾和日本、美国泡沫破灭的过程加以类比,佐证这一判断的正确性,但结果是,除了在海南、温州、鄂尔多斯等个别地方,这一预言仍然迟迟没有兑现。中国楼市泡沫论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几乎所有人都不讳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观点的区别在于,这个泡沫有多大、是不是危在旦夕。王石的表态非常激烈,有人则相对温和。比如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他认为,中国有一些地方房价偏高、放量过快,但是总体还是有需求的市场。还有人则更加乐观,比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他最新表态,基于中国经济未来较高速度的增长,伴随城市化发展,泡沫很有可能在三五年内被消化。预判将来之前,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为何房价飞涨的中国能够区别于一般的经济规律,迟迟没有发生一再预警的整体泡沫破裂呢?
资深财经评论员叶檀:现在房地产从指标来看,的确是存在泡沫的。比如说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率、房价收入比,也就是一个家庭它需要多少年的工资才能买得起房子。还有租金回报率就是你买了房子之后出租可以取得多少回报。这几个指标来看的话,我们国家的泡沫已经超过了当时日本或者是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的一些数值了,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到现在还没有破,而且交易量比较大。
叶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民间的购房资金拥有量超过了业界想象和统计数据,每一个个体购房者的身后可能是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力量;二是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基础。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泡沫继续破裂,下一个地方会是哪里?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正在进行的博鳌论坛间隙对媒体表示,目前是个别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个别地区是哪里,他没有做出明示。叶檀认为,现在风险最大的地区,反而是中西部的三线城市。
叶檀: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我们以前觉得跟当地的人均收入比价格过高,但是因为它的吸附能力非常强。从现在的交易来看的话,绝大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买房,有可能倒是并不存在我们所想象中的泡沫,危险的是一些资金和人流不进入,但是房价又比较高,人均收入又比较低,中西部城市或者是三线以下的城市。
面对泡沫,调控应该如何应对?目前“国五条”在各地呈现的版本不尽如人意,老生常谈的观点是:调控必须以实现房产信息联网为基础、真正剑指存量,特别是——土地财政不破,就难以摆脱泡沫破灭的威胁。
(原标题:王石重申中国楼市泡沫 评论称为吸引国人买其海外项目)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