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项目西部重启 地方投资冲动博弈环境风险

2013年04月13日 10:51   来源:中国经营报   

  暂停了三年多之后,煤化工项目将在中国西部进入扩容期。

  4月2日,中石化煤制天然气项目基地在乌鲁木齐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

  而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2013年3月份以来,已经有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的批文,包括5个煤制天然气、4个煤烯烃和1个煤制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而更多的煤化工项目正在酝酿中。

  清明节期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简称西洽会)上,陕西渭南、榆林、甘肃、新疆等地有多个煤化工项目对外推介。

  与汹涌的项目热潮相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尚未批复。

  煤化工的经济性和环保风险依然存在争议。

  新型产业受青睐

  获得批复的项目主要集中于新型煤化工产业支持的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

  自2011年4月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以来,煤化工产业的准入和审批门槛大幅提高。两年多的时间里,国内的煤化工项目审批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此次发改委密集批复超过200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自然引来业内高度关注。

  “这是国家发改委两年来首次大规模批复煤化工项目,而本次获批的项目大多都是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中煤远大咨询中心煤炭分析师张志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改委网站公示信息显示,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包括:中电投集团霍城年产60亿立方米的项目,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新疆伊犁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国电集团兴安盟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中海油集团山西大同年产40亿立方米的项目和内蒙新蒙能源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4个煤制烯烃的项目为:中石化集团贵州织金60万吨项目、中石化与河南煤业集团合作在河南投资的60万吨煤,中煤在陕西榆林投资的二期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甘肃华鸿汇金公司在平凉投资60万吨项目。1个 煤制油项目为潞安集团年产150万吨油品的项目。

  记者注意到,获得批复的项目主要集中于新型煤化工产业支持的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煤焦化、煤电石、煤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领域项目并不在其中。

  然而,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却并非万事大吉。

  “国家一直在鼓励煤化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能耗降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些已经核准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其实在此次国家发改委主任调整前就已经批复了,当时考量的重点主要是企业的转换效率、水耗、能耗等指标。但是否能够进行建设运营, 企业仍需要对投资规划、技术指标、企业论证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申请核准。

  产业效益引发投资冲动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煤化工项目超过30个,陕西省的各类煤化工项目超过15家,新疆更是有78~80个煤化工项目。

  尽管一下子有十个项目获得审批,但据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发改委收到的煤化工项目申请多达104个。

  “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 李冶表示,由于煤化工能耗高、耗水多、技术不成熟、投资大,国家不会鼓励大规模发展。“十二五”期间仍是煤化工升级示范阶段,能批准的项目只有十多个。

  接近10∶1的项目批复比例一方面说明审批严格,另一方面也提示市场火热。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尽管企业还没有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但项目早已开始建设。这一现象,在煤炭富集地的西北地区尤其明显。

  在西洽会上,陕西渭南、榆林、甘肃、新疆等地均推出多个煤化工项目。以将煤化工产业作为推介重点的新疆为例,据新疆自治区招商发展局局长郑强介绍,在签约项目中,能源、电力、煤化工等产业项目签约金额242.02亿元,占总额的45.6%。其中,山西信友集团公司和新疆博乐市政府签订的投资84亿元的煤电煤化工项目,是新疆在西洽会上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据了解,将未来新疆政府将重点建设乌昌、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开发加工基地。

  “富煤”地方政府推进煤化工项目的动力之一是煤炭外运效益低下。长期以来,陕西、新疆、宁夏、内蒙等煤炭富足省份以依赖煤炭外运。内蒙古、陕西等官员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从经济上考量,外运煤炭并不划算,而更应该加快煤炭资源在省内的就地利用和资源整合,延长煤化工产业链,防治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外流。为此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将煤化工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项目,甚至还规定了转率。其中,新疆提出煤炭开发项目的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

  而煤化工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也颇具吸引力。

  “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煤化工项目就具有经济效益。”张志斌表示,当油价高于70美元/桶时,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经济竞争力就能显现出来。例如,以煤制造天然气为例,生产1立方米天然气的成本大概是2.08元,已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国内煤炭和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附近震荡,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加之我国天然气烯烃原油进口依赖性强,这是煤化工项目集中上马的主要原因。

  “动辄上百亿的项目投资,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不可忽视。”一位能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如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均是每万吨需投资亿元,即建一个百万吨的煤制油项目需投资100亿元。

  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煤化工项目超过30个,陕西省的各类煤化工项目超过15家,新疆更是有78~80个煤化工项目。

  地方环境承压

  煤化工生产中转化1吨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烃,需用水约10~15吨。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每小时的用水量约为2000~3000吨。

  在煤化工火热重启的同时,业内对于煤化工的经济性和环保风险依然存在争议。

  就在西洽会项目成交的同时,4月6日,新疆广汇集团位于哈密地区伊吾县境内的煤化项目发生储油罐燃烧爆炸事故,大量含油水泄漏。资料显示,这是广汇集团“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5亿方LNG 项目”,总投资额为80亿元。

  在此次火灾发生后,广汇能源董事长尚继强在机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重建及恢复预计将会对公司二季度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但对于全年业绩,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火灾虽然对企业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否也考虑了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煤化工属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大规模重启煤制油项目势必会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这与调整能源结构的初衷相违背。

  而广汇能源的煤化工项目事故绝不是个案。

  4月1日,陕西省挂牌督办9起环境违法事件。其中渭南市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的一条30万吨/年合成氨生产线被陕西省环保厅责令限期整改。这条生产线在2012年10月22日开车调试运行,但却没有获得环保部门的批复和验收,而且生产出来的废水排入渭河,氨氮超标10倍。而在稍早的1月份,中国神华集团在包头170亿方的煤制烯烃项目也收到了来自国家环保部的罚单。

  “在环保方面,我最为关注煤化工行业的耗水问题,在多个政府组织的煤化工谈论会上,我也提出一定要谨慎对煤化工产业的投资。”上述能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煤炭布局的一个特点是“多煤少水”。 如果地方政府大规模批准煤化工项目,这些会对黄河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公开资料,煤化工生产中转化1吨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烃,需用水约10~15吨。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每小时的用水量约为2000~3000吨。

  “虽然本次重启的项目为‘新型煤化工’项目,但实际的耗能、耗水等指标有多大的改善还不得而知。”任浩宁表示,盲目探讨煤化工行业巨大市场容量和美好发展前景的做法并不可取,行业的最终走向还应根据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而定,而非由单纯的数字大小而定。 所以,涉足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应及早将技术提升、工艺优化、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

  本报记者获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有望在近期发布,将会对各地在建的煤化工项目进行审查和监管,同时也将对产业能耗、转换率等指标作出规定。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