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豁免“改革失败”是为激励真改革者

2013年04月15日 08:02   来源:人民网   

  豁免“改革失败者”的激励和警醒

  经历多年的跨域式发展,上海已率先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韩正语)。

  近日,上海市政府即将提交市人大审议的《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草案)》备受关注。《决定(草案)》)称,将依法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并专设“责任豁免”条款,以激励改革者的大步前行。李克强总理曾表示,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但目前“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如此的大背景下,如何给改革先行者供给信心,成为了新时期改革探索首要解决的问题。上海此番欲立法豁免“改革失败”的消息一出,旋即引发舆论热议。

  针对上海的改革激励机制,《人民日报》时评指出:宽容改革失败者,不但是对改革创新者的激励,免其后顾之忧,也是从法治的角度治庸治懒,让为官平庸者警醒。这既有助于化解目前改革创新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顾虑、制度障碍、机制缺陷和利益藩篱等突出问题,也有助于化解改革创新动力不足、改革创新政策“碎片化”等倾向。

  实际上,豁免“改革失败”的类似做法并非上海首创,但与之前深圳等地“可予免责”的表述相比,上海“对有关部门和个人不做负面评价”则体现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当然,“宽容失败”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要建立相应的调整和纠错机制,否则豁免失败或成为官员乱为的法律依据。网友“老枝枯藤”也非常现实地提到:改革创新不能罔顾法律和道德,豁免失败,不是豁免侵害责任。

  除了要为改革扫除后顾之忧,坚定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同样是确保改革不出轨的题中之意。“法治与改革密不可分,法治的价值和改革的价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用改革的价值削弱法治的价值” ,《北京青年报》善意提醒:由政府部门和其他权力机关主导推行的改革,尤其要慎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改革本身不能成为改革的理由。评论员汤嘉琛强调,“宽容失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而不是放纵改革创新者的盲目和非理性。”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宽松环境和激励机制”是一方面,“问责红线和约束机制”是另一方面,未雨绸缪的纠错机制当真必不可少。只有如此宽严相济,方能让真改革者“甩开膀子”、迸发出改革的新动力。

  莫让H7N9危机误伤脆弱的医患关系

  4月8日,中国青年网上一篇记录H7N9死亡患者的《上海H7N9逝者死亡记录:被病毒撕碎的人生》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共鸣,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感言,“人的生命很脆弱,一个病毒就可以摧毁一个家庭”。与此同时,文中那起特殊医患纠纷的上演也吸引了舆论关注:因感染H7N9死亡的患者吴某,其家属以“医院采取的救治措施不当”为由,向上海某医院索赔107万元,医院最终予以一次性人道主义补助13万元。

  中国的医患关系现状复杂,导致有关医院是否应该为当前禽流感死者赔偿的舆论争议颇大。知名医患纠纷专家王岳明确表示:如果医院已尽到了高度关注的责任,并且治疗手段符合当下的通行标准,就不应视作一起医疗事故,那么也不能够去苛求医院。

  而面对生命时,大多数网民内心矛盾。网友“成都下水道”一方面指出“所谓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优雅的暴力,沾着戾气与铜臭”,另一方面又感慨“医患之间,最痛心的莫过于你的呕心沥血理当获得尊重,却换来误会与委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医生谭先杰在微博上作诗“泪问”:赔钱、赔理、赔热肠!虽是个案,天大影响!如此下去,谁敢救死扶伤,怎能赢得此仗?

  我们应该记得,非典时期有不少医护人员因医治SARS患者牺牲在一线,他们置身死于度外的精神至今让人感佩。网友“麦可罗.哈德.皮尼斯”在博客中写道,“医生的手,不是欺压百姓手,更不是收刮民脂民膏的手,而是救死扶伤的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及时评论:抗击禽流感需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随着京、豫、港等地H7N9病例的确诊,当前禽流感疫情已由长三角区域疫情演变成全国疫情。当前医患关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客观正视,但抵御全民危机时更要我们同仇敌忾,不可让白衣天使为病毒的残忍背书。网友“_yao_尧”呼吁:逝者固然惋惜,但世上没有百分百的事,包括治疗,医患之间需要体谅和理解。

  公众疫情焦虑恐难一禁了之

  为了有效控制禽流感疫情,上海日前已叫停活禽交易。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或会以这次禽流感事件为契机,效仿北京永久停止活禽交易。尽管在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看来,暂停活禽交易“只是一个消费习惯的改变”,但网民们对这一消息却未能完全理解, 正反双方在互联网络上各执一词。

  网友“wisdomho”表示支持:有些习惯应该而且可以改变,停止活禽交易是城市生活的进步;网友“杭州铁哥”持反对意见:因噎废食,中国式的工作作风总是一刀切,职能部门的管理方式应该拓宽,不能老与市场做对;网友“译-磊”尝试通盘考虑:不是禁止了,就不会发生禽流感,治标不治本。这样对上海的农副产品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拖累有关农副产品的相关行业,且势必造成众多人员失业。

  据《新闻晨报》一项近3000人参与的相关网络调查显示,“赞成”与“反对”的网民均占30%左右,而40%的投票网民则认为“加强检疫是关键”。闻鼙鼓而思良将。尤在危机关头,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制定政策更需权衡利弊分外谨慎。

  显然,H7N9疫情恐难一禁了之,永久禁止市内活禽交易也未必能保证禽类食品安全的一劳永逸,轰动一时的“速生鸡事件”就是异地(跨区域)活禽交易的反面教材。目前此项政策仍在进行民意咨询,而由此诱发的舆论质疑再次印证,政府公信的提振不能一蹴而就,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其中一丝不苟的政府监管应为常态,只有通过日常个案来不断夯实民意基础,才能在社会危机爆发时有效地收获舆论向心力。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