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代价集中到几十年间释放

2013年04月15日 14: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李绍飞

  用生态指标考核政绩

  生态文明建设的讨论不断在升温,“美丽中国”已被赋予诸多深意,承载万千期盼。

  现实的背景却仍难乐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从宏观而言,国家经济转型任务艰巨,结构调整困难重重,节能减排尚需努力;就微观感受,雾霾锁城、水污染等环保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相当长一段时期,为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中国生态环境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分散在数百年间的污染,中国集中到几十年间释放。

  此情此景,“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美好蓝图,更是现实形势所需。当下,核心问题在于将生态文明建设之国家方略落到实处: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完善统计指标,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突破口在于打破唯GDP马首是瞻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任用体系。唯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干部的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行动准则。

  这也是民之所盼。人们不但希望物质财富的丰富,也期盼能够喝上安全的水、吃着放心的食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甚至有时人们对后者的要求比前者更加强烈。

  应该看到,考核制度的调整并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全部,后者还包括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资源补偿和交易制度等诸多内容,这些政策改革需要一项项地落实和推进;进一步而言,生态文明建设也绝非政府一家之责,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都应参与其中。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无论是转方式、调结构这样的国家战略,还是低碳出行、节约能源这样的社会号召,归根结底需落实为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切实行动,方能改变严峻形势,让“美丽中国”与我们渐行渐近。(记者李绍飞)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