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骨干企业将有环评“快车道”,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评估、第一时间审议,限时办结。笔者昨日获悉,省环保厅日前召开全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把关”,推出分级审批、程序简化、开辟“快车道”、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差别化区域环保准入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服务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骨干企业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珠三角逐步水清气净、粤东西北留住碧水蓝天”的区域差别化环保目标。
完善服务机制,简化优化审批程序
省环保厅近日将出台《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全省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简化环评程序、环保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提供服务,为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开通环评“快车道”。在扶持骨干企业方面,省环保厅也将重点对其改建、增资扩建等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总量指标、清洁生产、环保专项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
今年省环保厅还将细化完善环评管理各环节服务机制,对属于地方审批环评的项目,分门别类,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评估、第一时间审议,限时办结”。
“差别化”准入政策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省环保厅厅长李清表示,将根据各地的资源、发展需求、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等情况,制定差别化的环保引导发展政策。
正在制定中的“差别化”环保准入政策目标是“珠三角逐步水清气净、粤东西北留住碧水蓝天”。政策要点是,粤东西沿海区域具备较大的环境容量等有利条件,但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产业布局,工业企业须进园入区;珠三角地区应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准入,通过区域环境整治,实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粤北山区位于饮用水源上游,是我省的生态屏障,其环境质量对保障全省环境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粤北山区必须实行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选择废水产生量小、污染成分简单的产业类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
省环保厅表示,将充分发挥环保准入对转型升级的引导调控作用,运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区域限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手段,把各项环保政策灵活运用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制定当地可操作性强的差别化发展指引政策。
“四个不批、三个严格”严守生态底线
在一手抓服务的同时,环保部门还将一手抓好把关。去年,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受理项目环评文件60660份,审批56040份,否决2257份,否决率约4%。
省环保厅表示,今年继续严格执行环评的“四个不批”和“三个严格”政策,严守环境与生态保护底线。其中,“四个不批”是指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而“三个严格”则包括严格限制涉及到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及珠三角燃煤电源项目,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上项目;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同时,严格执行“以新带老”政策,即通过新项目建设促进现有项目环境问题的整改,降低污染物排放,腾出环境容量,对未取得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不予批准,对未完成总量减排年度任务的地区,严格实行区域内建设项目环评限批。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