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修车老人胡汉生14年捐款10余万感动中国

2013年04月23日 13:02   来源:人民网   

    

 

胡汉生老人的修车小结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在江苏南通,有着“慈善双雄”之称的修车老人胡汉生于2013年4月12日不幸去世,享年86周岁。这位曾荣获“江苏慈善奖”、入选“感动江苏”十大人物的老人,以“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的朴素心态,从1999年开始将修车所积攒的钱用于慈善,14余年间共捐资10.6万元。在他去世以后,很多人自发过来吊唁、祭奠,而网上怀念、赞扬的评论更是上千万,胡汉生用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整个中国。

    他每攒满1万就捐出去,10余年不辍

    胡汉生老人生于1927年,南通市港闸区闸西供销社五接桥合作商店退休职工。年轻时曾学得一手修车的好手艺。退休后,老人却无法适应闲适的生活。从1999年开始,胡汉生在南通市港闸区唐闸老街上摆起了修车摊,3年下来老人攒下了1.8万多元。

    这笔修车攒下的钱怎么用?老人想到为过往群众做点好事,他家门口原有条小路,一到下雨泥泞不堪,14户人家行走困难。与家人商量后,老人把3年的修车收入2.7万元全部拿出来修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

    修成了一条路,老人似乎上了“瘾”。他决定,修车的钱家人谁也不准动,全部捐献出去。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又靠修车攒下1万元。这些钱大都是零钱或硬币,老人细心地用绳子一捆捆扎好。在家人支持下,2005年11月,他用纸袋将1万元包好,又用报纸裹了好几层,一路询问来到南通慈善总会,他要将钱捐出去。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笔捐款的来历后,都劝老人将钱拿回去,好好安排晚年生活。可是,胡汉生却执意要捐。此后,每逢有人需要帮助,老人就慷慨解囊。2008年,四川大地震,他在第一时间捐款1000元。

    需要说明的是,修一辆车一般1元钱,遇到困难的人还免费,要攒够1万元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老人因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却舍不得看病;一件外套补了又补,老人也舍不得买衣服;头发长了,就让老伴用推子推一下。可老人每攒够一万元,都会捐出去,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助人行善。

    据南通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忆:有一次胡汉生老人捐款一万元,由于都是修车的钱,所以硬币、纸币很多,当场点了很长时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好一万。老胡回去后,工作人员到银行解款,发现1万元捐款中有两张百元假币。工作人员回来跟领导商量,要不要告诉老人家。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工作人员自己垫200元。而在老胡得知此事后,第二天专门从家中骑车近一个小时送来两百元,这才心安地回去。

    他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

    据胡汉生的次子胡振华回忆,父亲第一次捐1万元前他并不知情。事后父亲告诉他:“我今天好高兴,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胡振华一听,哦,父亲做好事了。老人随后又说:“我身体好,又有退休工资,可以照顾母亲,也不需要你们负担,像我这么大年纪的好多人都死掉了,有什么理由不做点好事呢。”


    虽然多少有点想法,但胡振华想,只要老人开心就好。实际上,胡汉生自己并不富裕,去世前的退休工资每月2000多元钱,老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子女也是普通工人。家里人一开始以为他是“做做就算了的”,但没想到竟然一直坚持到去世。

    很多人并不理解老人这样做的真实想法。而一份在其去世后意外发现的遗物里,老人的行善情结与初衷终于“真相大白”。这份遗物就是老人生前写下的《修车小结》。日前,记者在老人的卧室里看到了这份《小结》,两张边角已经破烂了,老人整齐地从右向左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写了二十列字,里面有老人修车做慈善的初衷和坚持。

    《小结》开头部分是:退休在家终日无所事事,猛然想到父亲及叔父过去旧社会当过工人的例子,晚年没有养老金拿,而我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社会,居然坐在家里每月拿着一千多元养老金,生活多么安定。我现在身体又好,有什么理由不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来回报社会。

    “有人问我说,要修到哪一年?我说,依我健康能做到90岁。他说好,祝你做到100岁。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挣钱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样会老,像我这样老(去)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是胡汉生老人《修车小结》中的最后一段话。

    他影响了一群人,感动了中国

    “我们要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日前记者在胡振华家采访时,他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他说,要是父亲在,肯定会捐款,这也是代表了父亲的心意。

    从家里人开始的“多少有点想法”,到如今要“要接过这根棒子”,胡汉生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

     4月18日,在胡汉生生前修车点,记者正巧碰到一群来自南通某所技工学校的学生,他们称,看到老人的事迹报道后非常感动,前来缅怀和悼念他。一位学生说,老人用14年时间捐款10多万元,真的不简单,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好好学习。


    号称南通“慈善双雄”的另一位老人吴锦泉今年已经85岁,他受胡汉生影响从2008年开始做慈善。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曾经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老吴说,以前经常和老胡在一起交流“某某捐了多少钱,和人家比差远了”这样的话题,而今他走了,(我)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做好事的行列中,胡汉生老人生前还在他所在的龙潭村成立“汉生爱心互助协会”,迄今已募得各方爱心捐赠40多万元,惠及800多名困难群众、学生。

    在老人去世后,3000多名群众自发赶来告别,南通各地自发组织了祈福仪式。南通一名叫张卫斌的作者有感而发写下《胡汉生何以感动一座城》的评论,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江苏省内及南通当地媒体更是大篇幅对胡汉生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有关“胡汉生事迹”的微博阅读量和转播评论次数总量有近3000万,据南通市宣传部官员介绍,在如此海量的评论里,没有发现一条负面信息,都是一些缅怀、赞美、惋惜、佩服的感言。“胡汉生感动了整个中国!”

     4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作出批示:“胡汉生老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很好宣传、学习、弘扬。”

    他不是个例,南通凡人善举还有很多

    “心怀大爱,持之以恒;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心怀感恩,无私奉献。”南通市市委副书记陈斌如是总结胡汉生精神,他说,胡汉生并非个例,在南通还有诸如“莫文隋”、“赵小亭”“宋英”“周江疆”等众多凡人善举的典型人物。

    南通市慈善协会人士李云生说,南通凡人善举确实很多,青海玉树地震时,一对年轻人将准备旅游结婚的1.8万元捐给了慈善会,死活不肯留名;汶川地震时收到的4万、5万这样的大额捐款都是不留姓名的。

    南通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凡人善举?陈斌表示这个现象值得研究。他同时也分析,从历史因素来说,南通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灵气;从教育因素来说,文化源远流长,基础教育全国闻名,这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政府引导作用不可低估,多少年以来瞄准凡人善举,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需要提及的是,在胡汉生去世第4天,港闸区政府就给他的老伴送去了每月1200元生活补助的“温暖包裹”,与此同时,胡汉生老人当年修的300多米长的乡间小道,也被正式命名为“汉生路”。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