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富集,本应该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一些地区却因此染上经济学所言的“资源诅咒”,形成“资源养懒汉”的被动局面,甚至可能长期跌落“有开采无发展”的陷阱。因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富集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4月的塞外仍有几分寒意,但在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京东方集团第5.5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上却是一派火热景象。这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有知识产权的第5.5代AM—OLED生产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总投资220亿元。
在过去几年中,像这样的大手笔投资频频落地鄂尔多斯,超过100亿元的华泰汽车、200亿元的奇瑞汽车、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兴能源IDC数据中心……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刘慧彬表示,能吸引这么多企业到鄂市投资,与政府推出的“资源换投资、资源换项目”政策关系紧密。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实施得怎么样?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资源怎么换项目?
煤炭资源主要是以协议配置的方式进行,企业上缴资源税费一分未少
资源富集,本应该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一些地区却因此染上经济学所言的“资源诅咒”,形成“资源养懒汉”的被动局面,甚至可能长期跌落“有开采无发展”的陷阱。因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富集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年,主要靠挖煤和送电,内蒙古连续多年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其中8年GDP增速全国第一,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但下一步,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支撑内蒙古未来的发展。”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资源大区内蒙古一直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积极探索。不过,承接非煤产业转移,仍离不开资源的支撑。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发布,标志着内蒙古“资源换投资”政策的正式文件化。
根据《意见》规定,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按每20亿元配1亿吨煤炭标准,单一项目配置煤炭上限为10亿吨。所谓煤炭资源配置,即将处置权交予企业,但是企业是开发,是变卖,意见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从目前来看,接受了煤炭配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模式。
依靠“资源换投资”的政策,鄂尔多斯近年来成功引进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涉及新能源、汽车、机械、风电设备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超过3400亿元。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举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对这种说法,鄂尔多斯党校副校长奇海林并不认同,他介绍,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内蒙古对于非煤炭类资源主要是采用招拍挂的形式,而对于煤炭资源主要是以协议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条件主要有单井产能和就地转化率两方面规定,其目的是将煤炭资源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项目集中。“资源换投资”,企业应该上交国家和地方的资源税费一分未少。
面对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鄂尔多斯的优势并不明显,最关键是产业配套资源不全。如果不配置煤炭资源,很难吸引外地投资。“不用资源换项目,用什么?”奇海林认为,“地区发展就是以优势换优势。东部的优势是资金、技术和人才,我们的优势就是资源。如果能用资源换来产业升级,有何不可?”
能否让百姓获益?
引来企业、留下产业,不仅意味着GDP、税收,还有就业机会
与媒体的高度关注形成鲜明对比,鄂尔多斯的老百姓对煤矿由谁来开采往往并不关心。
据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在鄂尔多斯煤炭开采行业中,企业利润、政府税费收入和职工工资性收入占煤炭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65%、32.2%和5.33%,职工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非企业职工的普通群众更是难以从中直接受益。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煤矿数量曾多达1900多个。经过资源整合、整顿关闭和技术改造,目前,全市煤矿数量已压减到321个,平均单井产能达到150万吨/年以上。
“这些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很高,像神东补连塔煤矿是世界第一大井工矿井,年产煤2500万吨以上,但一线职工只有1200人,对当地就业和第三产业拉动效果极为有限。”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高凌云说。
过去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鄂尔多斯财政“蛋糕”在做大的同时,分配结构越来越倾向民生领域。然而,老百姓还不富裕,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如何通过资源为本地百姓造福?
同样是挖煤,煤老板留下的只是污染和采空区、塌陷区,而通过资源换回来的非煤产业则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长远发展。“引来一个企业,留下一片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决策者们的梦想,因为这不仅意味着GDP、税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京东方为例,其北京基地离鄂尔多斯有500公里路程,选择在鄂尔多斯投资OLED项目会面临产业配套上的劣势。同时,项目投资额高达220亿元,行业风险巨大。然而,鄂尔多斯配置的煤炭资源却给了京东方投资的底气,经过评估,这10亿吨煤炭资源经济价值98.5亿元。粗算下来,仅10亿吨煤炭资源已可以解决这条OLED面板线45%的投入资金。“如果顺利投产,其与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且早于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京东方集团建设总监周平说。
按照京东方提供的数字,鄂尔多斯OLED项目将创造2600个就业岗位,还能带动当地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依我看,京东方的入驻不但直接推动了产业转型,也带来了更旺的人气。”刘慧彬说。
如何规避风险?
提高煤炭资源配置门槛,及时总结经验,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对于鄂尔多斯“资源换项目”的做法,有人担心,会不会让人钻空子:个别企业落户就是为了套取煤矿资源,未能实现当初承诺,并不是真心在当地发展相关产业。
对此,内蒙古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段连敖认为,为了破解资源陷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两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资源换项目,总体来说推进都是非常好的。但不排除个别项目或者企业是以套取煤炭资源为出发点。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尽量避免为了发展非煤经济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发展非煤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表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很大的惯性,必须顺势而为。同时,在发展非煤经济的试验和探索中,需要及时总结,避免走弯路。
当地政府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此提高了煤炭资源配置的门槛。记者在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的投资指南上看到,“启动煤炭资源配置的条件是投资须完成50%以上、设备招标完成70%以上及主设备完成订购。”鄂尔多斯同时还出台规定,“采取一次配置逐年供应的办法配置资源,对未履行合约、没有达到产能的项目,要收回配置的资源。”
记者了解到,鄂尔多斯正围绕自治区新的战略部署,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当地提出,到2017年当地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目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地为“非煤”产业招商引资,当地领导已经把发展“非煤”产业当作鄂尔多斯未来经济发展的寄托。
鄂尔多斯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利民认为,去年鄂尔多斯的非煤产业投资额已经超过了煤炭产业,很多项目的投资都是上百亿的大项目,但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鄂尔多斯的经济转型会有大的进展,煤炭产业比重过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得到扭转。
链 接
截至2012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超过8000亿吨,远景储量数字将更高。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储量接近1500亿吨,占全国1/6。在全市8.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近1万亿吨。
2012年,鄂尔多斯市共产煤6.3亿吨,约占全国36.6亿吨总产量的1/6,其中外运量达到5.3亿吨。同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达到3656.8亿元,人均GDP近3万美元,超越西班牙、韩国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记者 贺 勇)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