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道"绿色污染"]忻城:清水河变"足球场"

2013年05月07日 08:41   来源:南国早报   

  “一夜之间不知它们从哪里冒出来的!”5月6日下午,望着已经被浮游植物——大薸(音“瓢”)覆盖的清水河,忻城县水利局相关人士有些无奈:人工打捞的进度,不及大薸疯长的速度

  现场:河面突现大量浮游植物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忻合二级公路忻城县城关镇古尧村清水河桥。河岸两边,堆积着打捞出来的浮游植物,有的厚达半米,摆了约600多米长。此时,仍有不断的浮游植物从上游涌来,它们很快就在距下游数百米的河面上铺展开来,整个河面被“染”成一片碧绿,远看就好比在水中出现了一个足球场。

  村民蓝增荣说,这些浮游植物早在1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开始只是少量,但今年3月中旬,同一河段再次出现了类似现象,起初大家也没留意。没想到,仅过了一周,这些浮游植物就将整个河面遮住了。

  蓝增荣说,以前清水河清澈得可以直接饮用,自从出现了这种浮游植物后,村民再也不敢饮用河水了,他们担心,这种浮游植物一旦得不到控制,会否给人畜饮水带来危害?

  疑惑:打捞完后河面又被覆盖

  记者看到,这种浮游植物叶宽而厚,乍看有点像卷心菜,叶子底部长着许多细密的根须,呈螺旋状向水下伸展,平均长约30厘米。

  忻城县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助理工程师蓝青献介绍,事发后,该大队立即赶往现场调查,这种生物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并不认识。查阅资料可以肯定,它不是水葫芦,因为水葫芦的叶面光滑,而这种水生植物的叶面有许多细毛。

  蓝青献说,经初步勘查,这种不明水生植物外表结构松,内部紧,能迅速向外拓展,繁殖速度很快。该局从4月16日起,组织附近18名村民打捞,并专门购买了用于打捞的工具铁耙,前后花费了10天,才基本将长600多米、宽50米的浮游植物清理完,翻晒在岸边,让其自生自灭。没想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它们又冒了出来,不到一周时间,3000平方米宽的河面上,又重被它们侵占。打捞工作只好暂停,等它们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再组织打捞。

  部门:已取样送检

  据忻城县农业局党组书记罗汉的介绍,此前曾有人在距忻城约30公里处的宜州市庆远镇的土桥坝河段,发现了大量的同类浮游植物。忻城出现的浮游植物,很可能是从上游的宜州市漂来的。“我们目前真是拿它们没办法,人工打捞真是太慢了。

  宜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覃湘敏介绍,今年早些时候,在该市的拉浪河段的确出现了上述浮游植物。不过,经当地政府的积极打捞,目前河面上已经处理干净。

  4月17日,经忻城县环保局水质检测,结果表明,该河段水质,没有出现污染。该局建议,如果发现浮游植物入侵河道,千万不着急。目前,当地农业部门已取样,准备送至自治区相关部门做鉴定。同时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派专家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治理工作。

  专家:原来是大薸入侵

  记者将图片传给广西科协高级工程师吴双,他辨认后表示,这种浮游植物叫大薸,其实还算常见。大薸在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野生较多,喜氮肥,在肥水中繁殖力很强。在平静的淡水湖泊、水库、沟渠中极易繁殖,大面积聚集水面时,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外省的万峰湖、滇池等都发生过灾害性爆发,治理起来极为困难,只能依靠人工打捞。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