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对环评专家评审制度进行改革

2013年05月09日 11:50   来源:新华网   

  今后,不仅企业头上的环保紧箍圈将越来越紧,对环评专家、环评机构等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监管也将越来越严。省环保厅8日下发通知,对我省环评评审专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新规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个项目在上马之前,建设单位首先要找环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结束后,由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对环评报告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经专家鉴定通过,才能开工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评审会专家本身就是企业聘用的环保专家,既帮企业做环评又帮政府做评审,可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此外,一些评审专家收取企业咨询费,滋生腐败,给政府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许碧瑞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评专家评审制度,此次改革将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企业必须在环评报告中注明“受聘专家”姓名、职称等,环保部门在组织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时,评审专家名单中不得有受聘专家。

  与此同时,我省将建立规范的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评审专家一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不得人为指定。一旦发现某企业受聘专家担任该企业环评评审专家,或受聘专家利用自身影响力为企业拉关系、走后门,将面临从专家库中被除名的惩罚。

  根据新规,评审专家不得收受环评单位任何评审费、咨询费、评估费以及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一旦发现,该专家也将从专家库中被除名,有关情况还将通报环保监察部门和专家所在单位。

  “评审专家在评审期间,代表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肩负着公众的期望,只有恪守职业操守,客观公正,才能确保评审不流于形式,同时倒逼企业和环评机构在前期环评不走过场,为环境免受污染构筑一道真正的防线。”许碧瑞说,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环评,对违反环评规定的行为积极举报。 (记者 潘园园)

  记者手记

  让环评硬起来

  环保部今年初公布了对各地环评机构专项执法检查的结果,曝光部分机构存在环评质量审核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对88家不合格环评机构进行处罚。

  据媒体披露,在环评造假手段中,“有的环评项目报告几乎就是从另一个环评报告中复制而来”,“有的抄袭之严重,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动”,“在四川省广汉市一个变电站的环评报告中,环评师几乎没到过现场,对当地物种的描述完全靠想象和抄袭”,而环评报告书的公众参与部分,造假现象更为严重,“有些外出多年的村民,甚至死人、逃犯也在调查表上签了字”……

  本该成为阻挡污染的第一道防线,却沦为走过场。许多环评机构和专家评审辜负了公众的期望、违背了社会的责任。如何让环评回归公平、公正,值得深思。

  令人欣慰的是,我省率先开始对环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据省环保厅透露,继改革专家评审制度之后,我省还将对环评机构管理办法、规划环评管理规定、行政机关环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我们期待,通过一系列改革,让环评硬起来,真正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