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哈尔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05月09日 13:17   来源:政府网站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哈尔滨市坚持以项目为牵动,积极推进新发展战略,国民经济运行稳步开局。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4亿元,增长8.1%,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1.4亿元,增长8.6%。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稳定增长,供给能力增加

  1、农业生产扎实推进,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业实现产值8.3亿元,增长4.1%,牧业实现产值79.2亿元,增长8.6%。备春耕进展顺利,资金到位情况良好,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各种农资稳步下摆,化肥、柴油、种子、农药、农膜下摆量占需求量的72%、45%、93.3%、51.4%、98.0%。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205.7万头、429.0万头、5658.1万只,增长0.7%、9.5%、10.4%。肉、蛋产量达到26.4万吨和8.7万吨,分别增长11.8%和3.6%。奶产量为37.8万吨,下降1.5%。

  2、工业生产逐步回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延续上年三季度以来回升走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4个百分点,高于1-2月份5.2个百分点。1-2月份,实现利税36.3亿元,增长11.9%,其中利润7.4亿元,增长39.8%。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0.3亿元和60.8亿元,重工业增长8.9%,增速高于轻工业2.7个百分点。二是超六成行业生产增长。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生产增长,11个行业生产下降。其中5个行业增速超过50%。三是四大主导产业全部增长。实现增加值116.2亿元,增长5.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4亿元,增速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1.5%转为增长5.2%。四是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增速由上年同期的下降0.6%转为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1.8%,高于上年同期增速9.8个百分点。五是县域工业高速增长。十县(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4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

  (二)需求快速增长,经济稳定前行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同比增长29.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8.5个和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同步增长。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9亿元、45.1亿元、55.6亿元,增长40.6%、34.1%、25.4%。二是省重点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已开工62个,开工率为37.1%,高于上年同期10.5个百分点,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6%,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完成66.9亿元,增长55.2%,高于全市25.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5.2%,比上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4.9亿元,增长3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3.8%,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五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4亿元,增长3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4335.5万平方米,增长20.8%。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增长10.5%。

  2、消费市场平稳增长,限上企业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8亿元,增长15.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和全省2.6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分别实现零售额564.1亿元和53.6亿元,增长15.0%和15.5%。二是批发零售业增速高于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39.3亿元和78.5亿元,批发零售业增长15.4%,高于住宿餐饮业3.0个百分点。三是限额以上单位增势强劲,实现零售额234.2亿元,增长17.2%,增幅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占全部零售总额的37.9%,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四是消费热点较为突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流行和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类产品大幅增长,分别增长32.8%和42.5%。市民健康和养生意识的增强也带动中西药品类增长37.0%,家具类零售额在房产调控下逆市增长33.5%。

  3、对外贸易开局良好,进出口增速有所回升。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13.69亿美元,增长38.8%。其中,出口总值5.60亿美元,增长21.9%;进口总值8.09亿美元,增长53.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方式占主体,实现进出口12.83亿美元,增长46.5%,占全部进出口总值的93.7%。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是进出口主力,实现进出口7.30亿美元,增长29.0%,其中进口增长53.7%,出口下降15.2%。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达到4.62亿美元,增长74.3%,其中出口增长100.8%,进口增长32.2%。从运输方式看,以江海运输为主,实现进出口11.14亿美元,增长30.3%,占全部进出口总值的81.4%;铁路运输大幅增长,实现进出口0.98亿美元,增长286.5%。从产品看,机电产品、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对外贸易主角,进口分别达到3.32亿美元、3.79亿美元和2.15亿美元,增长103.4%、20.2%和235.6%;出口分别达到2.77亿美元、0.48亿美元和0.15亿美元,增长28.5%、下降41.6%和下降3.4%。

  (三)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改善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有所下降。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67.8亿元,增长5.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4亿元,增长13.7%。主体税种中,占比重最大的营业税实现37.0亿元,增长16.7%;个人所得税增长最快,实现税收5.2亿元,增长22.7%;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完成37.0亿元和7.0亿元,增长16.7%和16.8%;企业所得税完成11.9亿元,增长3.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8亿元,增长2.6%,低于上年同期12.7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最多,达到33.1亿元、18.9亿元、15.2亿元,分别下降5.3%、增长8.0%、增长17.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国防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22.1%、127.3%、39.6%,支出分别为1.6亿元、2.6亿元和0.1亿元。

  2、城乡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66元,增长14.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为4583.7元,增长8.2%,低于收入增速6.2个百分点。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202元,增长14.2%,略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

  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失业人员略有上升。一季度,全市城镇就业人员达到293.39万人,同比增加10.86万人,增长3.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城镇就业结构呈现“两增一减”,即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增加,非正规就业人员减少,三者分别达到122.87万人、148.77万人、21.75万人,分别增长7.62万人、增长5.58万人、下降2.34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上涨,达到9934元,增长9.5%。其中,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别增长13.0%、9.2%和3.2%。

  4、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节能降耗进展顺利。一季度,随着全市节能技术改造成果逐步显现和高耗能产品产量的下降,全市节能降耗实现良好开局。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1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上年同期的增长0.8%转为下降4.1%。节能降耗呈现的特点:一是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2.6万吨标准煤,下降2.1%,产值能耗为1.2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0.4%。二是重点能耗企业产值能耗下降。99户重点能耗企业中49户产值能耗下降,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3.2%,产值能耗下降8.3%。

  (四)经济运行环境稳定,保障能力有所增强

  1、CPI上涨压力减弱,PPI呈现逐月回落。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涨幅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高于通胀预警线0.3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六涨两降”,食品类以6.9%的涨幅居首,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则分别下降2.2%和0.8%。但从3月当月看,CPI涨幅明显回落,仅上涨1.8%,为2009年11月份以来最低值,其下降主要受益于肉禽及蔬菜价格的快速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期上涨1.3%,涨幅低于上年同期2.0个百分点,也分别低于1月的2.1%和2月份的1.4%,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0.4个百分点。

  2、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存款增速高于贷款。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858.0亿元,比年初增长6.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为3857.4亿元,比年初增长4.0%;个人存款增长较快,为3635.4亿元,比年初增长7.3%,高于单位存款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827.7亿元,比年初增长4.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29.2亿元,比年初增长8.9%;中长期贷款余额3742.5亿元,比年初增长3.0%,低于短期贷款余额增速5.9个百分点。

  3、客货运量增长相对平稳,周转速度不断提升。一季度,全市实现客运量3496.2万人,增长2.5%,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客运量达到2502万人,增长4.2%;实现货运量2346.2万吨,增长0.5%,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其中民航货运量增长较快,达到0.69万吨,增长35.3%。客运周转能力提高较快,客运周转量达到650241万人公里,增长15.2%,高于上年同期6.9个百分点,其中航空客运周转量达到221001万人公里,增长38.4%。货运周转量1158026万吨公里,增长2.2%,高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货运周转量达到1012万吨公里,增长13.1%。

  二、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1、气候异常影响春耕生产,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去秋今春,全市气温低、降水多、日照少、回暖晚。季平均气温低于历年同期2.9℃,季总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日照时间低于历年同期122.9小时,农田积雪是去年的几倍。除极少数地区外,各县市均呈偏涝状态,春播时间推后。另外,生猪价格明显下滑。近两年全市生猪养殖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生猪饲养量已突破1000万头,出栏也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三月末,生猪存栏增长9.5%,生猪出栏增长10.7%,猪肉产量增长10.6%。在饲养量不断增加,外运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1-3月生猪价格出现跳水式下降,由1月份的16.2元/公斤下降到11.8元/公斤。猪粮比临近红色预警区域。

  2、新增工业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以上企业增速偏低。一季度,全市新增企业拉力较强,但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值均在亿元以下,且多数是近年在规模标准上下徘徊的企业。另外,亿元以上企业增速偏低。一季度,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7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10.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3%,增长9.1%,低于全市产值增速3.8个百分点,且其中有19户生产增速下降。

  3、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偏低,资金到位情况欠佳。一季度,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数量达到15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个,完成投资42.5亿元,仅增长14.6%,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倍多,投资额占全市比重也由上年的46.8%下降到41.4%。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下降。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31.6亿元,同比下降3.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0.8%,低于上年同期10.4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全市投资资金到位379.7亿元,同比增长22.0%,低于本期投资增幅7.4个百分点,尤其自筹资金到位增长缓慢,自筹资金到位121.2亿元,增长1.1%,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89.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到位资金的31.9%,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

  4、消费市场政策性影响因素显现,消费结构及方式藏隐忧。一是国八条影响不断深化。一季度,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不含个体)实现营业额9.2亿元,增长9.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3月份当月更是下降4.3%,对餐饮业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二是消费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在国家“汽车购置税优惠”、“家电补贴”等政策相继取消后,被透支的汽车和家电类商品消费进入缓慢增长期。一季度,近五成的汽车销售企业出现滞销甚至负增长。三是消费结构相对单一。受居民收入、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的影响,全市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衣食住行的刚性消费,除此之外消费最多的就是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两者的零售额占全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8.9%。四是网络购物分流部分购买力的影响。伴随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中青年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他们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实体百货主营的品牌商品,对全市的实体百货业造成一定冲击,分流了部分消费零售额。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1、加强监控,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生猪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但与猪粮比、存栏量、填栏量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政府应该完善以上指标监测,形成生猪价格预警机制,改变当前普通养殖散户只能依靠当期价格进行未来市场判断的情况,降低养殖户的价格风险。二是鼓励生猪远期交易。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生猪期货方式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虽然我国生猪期货出台尚需时日,但全市可以采取期货思路,鼓励大中型生猪养殖户与本地生猪企业建立远期合同,降低加工企业和生猪养殖户的价格风险。三是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国外生猪产业发达的国家,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而目前我国前10名的生猪企业市场占有率仅有2%左右。全市应扶持数家拥有成熟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养殖模范企业,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帮助其快速扩张,提高全市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

  2、立足眼前,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坚定不移的将“工业强市”作为全市长期的首要的发展方略,将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一是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开发创新产品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做到,但提升产品质量却在每个企业的能力范围内,对于全市工业而言,其整体效果要比个别企业开发新产品要好。因此,要深入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以工业园区为主要对象,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推行市政府质量奖,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可以比技术创新更为快速有效的推动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围绕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提高规模效益,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制造业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三是强化职业技术培训。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全市吸引技术人才难度大、技术人才外流严重,全市应自力更生,自行培养企业需求的各类人才,走人才培养先于产业发展的路子,满足现阶段企业人才需要,同时储备大量哈籍技术人才,为未来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全面平衡,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实行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创造最终需求。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提高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4、长远着眼,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多种渠道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创造和激发农村新的市场需求。完善有利于消费的市场环境,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