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12日)是“5·12”防灾减灾日。上海市民政局和气象局昨天共同表示,上海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将升级,今后将逐步在各区县气象灾害频发或人口及经济高度密集的气象灾害防御相对脆弱区域设立气象站,开展面向社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达和气象风险脆弱性调查。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上海已经在杨浦区进行试点,制定城镇社区雨涝灾害风险评估地图。杨浦各个社区排水能力风险等级也一目了然,未来将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地图的绘制工作。
据悉,以杨浦区为试点的城镇社区雨涝灾害风险评估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杨浦区12个街道已经进行了雨涝灾害风险评级,这将有利于杨浦区今年汛期根据不同的评级结果,对暴雨、短时强降水等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据了解,市气象和民政部门联合开展的城镇社区雨涝灾害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依据对杨浦区内5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数据分析,综合考虑不同社区的房屋结构脆弱性和排水脆弱性,以及外来人口、老年人口和贫困人口脆弱性等因素,将不同社区的雨涝灾害风险分成5个等级。从评级来看,杨浦区全区的雨涝灾害风险等级普遍比较高,但是各街镇雨涝灾害的等级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风险评级结果将作为科学依据指导相关部门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制定强降水灾害的应对方案,以及在强对流天气来临时更有效地开展防灾救灾工作,从而提升雨涝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上海市民政局救济救灾处处长夏建民告诉记者,杨浦区5个气象观测站,对社区强降水特征进行研究,民政部门则对雨涝灾害时社区比较“脆弱”的方面,比如房屋结构综合风险、排水能力综合风险,积水路段综合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发现积水路段风险等级与排水能力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定海路街道和五角场街道风险等级最高,风险程度达到一级。五角场镇和延吉新村等级最低;排水能力综合风险分析发现,定海路街道、五角场街道、长白新村街道风险等级最高,达到一级。五角场镇、新江湾城街道和控江路街道综合风险等级最低;房屋结构综合风险等级比较一致,均为2级。
未来,雨涝灾害风险评估将进一步扩展到全市各区县,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地图的绘制工作。
多个社区建自动气象观测站
昨天,记者在泰晤士小镇看到,小镇中央位置综合自动气象观测站正在工作,监测到的气象信息在公共显示屏上显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贴心的气象服务。目前,沪上多个社区正在逐渐建立综合自动气象观测站。而观测站除了监测气温、降水、风力等气象数据以外,还将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目前,全市40个街镇已完成社区综合风险评估,杨浦区、徐汇区、松江区等都建立了社区灾害风险地图。值得一提的是,在社区风险评估中,市民政局开展了上海社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市气象局以街镇为单位,牵头编制了社区大风、雷电、暴雨专项应急预案。
灾害信息员将配灾情直报北斗终端
目前,上海是民政部确定的北斗减灾工程示范建设省份。昨天,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透露,已经在考虑给社区里的“灾害信息员”逐步配备灾情直报型北斗终端。根据设想,在日常生活中,灾害信息员要不断收集社区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一旦有发现,灾害信息员可以通过北斗终端设备“第一时间”将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有关部门。今年,民政部门将培训灾害信息员2000名。在“十二五”期间,本市共计划培训专兼职灾害信息员队伍8000名。
与此同时,民政部门和气象部门将联合加强灾害信息员和气象信息员这两支队伍的整合。浦东新区作为试点,逐步加大灾害信息员在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灾情上报等方面发挥作用,初步构建起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户直通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依托灾害信息员,气象部门进一步拓展了气象信息的发布收集渠道。在北斗减灾工程中,相关部门还在打造应急救援终端,方便重大、特大应急救援中,现场人员搜救。与此同时,民政部正在打造卫星应急通讯系统,当地面终端信号中断时,启动亚太通讯卫星解决灾情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国正在筹建若干个指挥中心,而上海是华东地区的指挥中心。
将向养老机构实时提供健康气象信息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民政局从2010年开始已经进行合作。在签订了《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合作协议》,市气象局利用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向老弱残等弱势群体管理机构、灾害信息员、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机构、精神病院等)管理人员发布气象信息。
今年民政部门和气象部门的联合将升级,共同提升上海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部门表示将在气象公共服务工作区接入民政部门灾情报告系统数据,实时共享灾情信息,加强灾情会商机制。与此同时,市气象局为全市养老机构实时提供老慢支风险等级预报等健康气象信息。(陈里予、金玉蓉)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