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号称的“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就业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截止5月10日,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44.4%,比去年同期下降2%。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阳表示,今年是否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还无法下结论。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是比前两年有所上升。现在正是地方院校毕业生签约的关键期,具体情况要看五六月份的数字。他表示,“不用过分担心,我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有信心。”
具体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本科生的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小幅下降,分别下降2%和4%,专科(高职)毕业生签约率小幅上升。从近几次就业进展统计看,毕业生签约率下降的幅度有收窄的趋势。
李瑞阳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时表示,受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
调查显示,2013年,在高校举行过招聘会的用人单位总量和所提供的岗位数量都有所减少,其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招聘需求降幅明显,航运、造船、路桥、集成电脑等行业的用工需求显著下降。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招聘和吸纳能力也不如往年,存在减招和停招现象。另外,银行和保险行业的招聘人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企业招聘需求与毕业生的匹配度不高也是就业工作的一大难点。”李瑞阳指出,企业的期望值与毕业生的期望值之间存在一个偏差,比如薪资要求,比如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汪歙萍透露,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对薪资满意度最高的是专科生,满意度最低的是博士,而最高和最低薪资的差距可达3000元。
据统计,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7.8万,其中13万人有就业意愿,10万人希望在上海就业,目前约5万人已经签约。而今年企业提供的各类岗位有15.2万个,多于需要在沪就业的毕业生数。“从数字来看,企业需要吸纳的岗位数能够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但是用人单位对学校、学历、专业的要求与毕业生情况存在着不匹配现象,挤压效果显现。具体而言,研究生挤压本科生的就业空间,211、985高校挤压市属高校的就业空间,部分裁员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士挤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李瑞阳认为,就业问题中也能发现办学的问题,部分市属高校的办学定位不准,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性不够、应用性也不强,就业形势必然尴尬。
除了经济和用人单位因素,毕业生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90后毕业生的自主意识强,有部分并不急于就业。”李瑞阳指出,这部分学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加力。(焦苇 记者龚瑜)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