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旧电梯问题多 消除隐患需多管齐下

2013年05月27日 11:34   来源:深圳晚报   

  长虹大厦电梯发生意外后,电梯被停用检修。 深圳晚报记者 陈远忠 摄

  深圳晚报记者 高申现

  5月15日,罗湖区长虹大厦发生电梯意外事故,年仅24岁的医院女实习生的生命被无情地吞噬,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对深圳“问题电梯”展开调查,但就在昨天,罗湖培森大厦的“问题电梯”被查封之后又被解封,其中有着颇多无奈。

  实际上,最近发生的电梯事故,只是问题电梯的冰山一角,但这已经给不少人带来了心理恐慌。那么,还有多少隐患问题残留在狭小的电梯空间里。在频频发生的电梯故障背后,有多少深层次的因素制约着这一问题?记者对此进行走访,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表示,针对上述现象,将推出《深圳市电梯安全监管方式改革方案》,以确保电梯安全。

  1 现状

  有不少问题电梯“带病”运行

  深圳“问题电梯”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一个多月之内,仅罗湖区连续发生了3起重大事故:“4·17”东门迪可可儿童乐园自动扶梯伤害事故,“4·24”人民南天桥自动扶梯伤害事故,“5·15”桂园街道长虹大厦电梯死亡事故。电梯安全问题一时间再次成为公众担忧和热议的话题。

  罗湖区作为深圳建设时期较早的城区,不少电梯的确存在着老化问题,在不少小区里,一些电梯的使用年龄已有20年之久。在被媒体曝光的培森大厦中的3部问题电梯,其运行时间就将近20年,在之前的居民投诉中,老旧的电梯无数次地带给人们不安。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电梯运行时快时慢,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电梯门等待很久也打不开,或者电梯门关合过快,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被门夹住。有时候电梯还会突然掉到下面去,真是惊险万分。”他们抱怨说,他们之前将这些情况告知物业管理公司,但始终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培森大厦3部电梯在2012年年检时,均未通过安全验收,但考虑到居民的出行方便,这些“问题电梯”一直“带病上岗”,直到日前被相关部门查封。但就在昨日,该大厦物业承诺彻底维修这些电梯后,它们又被解封了。对此,该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颇为无奈,因为资金和其他因素,老旧电梯涉及到保养难和维护难等现实问题。

  “问题电梯”在深圳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记者曾经在岗厦一座大厦里体验过类似的惊险过程。当时,记者从20楼乘坐电梯到一楼,但是电梯突然在16楼快速跌落到负一楼,记者吓出一身冷汗。

  还有不少市民在乘电梯时,遇到过意外。一位张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和女儿到罗湖一个大型商场购物后乘坐电梯,被无奈地关在电梯里长达40分钟。她事后形容当时的情景说,只有她和女儿两个人,手机也没有信号,后来尽管脱险,但那次经历对12岁的女儿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她在此后的一周里,经常从睡梦中被惊醒,很长时间都不敢再坐电梯。”

  2 调查

  资金因素导致问题被“束之高阁”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也深感无奈,一些多年运行的电梯的确应该时常检验维修,一些电梯也到了更换的年限,但关键是谁来出这笔不菲的资金。

  罗湖区一位不愿具名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接手一家小区后,两年时间里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对于老旧电梯带病运行,要去更换和维修,如果让居民分摊一部分资金,估计也没有人愿意来出这笔费用,所以一些问题就被“束之高阁”。

  根据媒体的报道,按照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布的最近一次数据,2012年上半年,该局从当时全市191家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中随机抽查了100家单位,每家单位随机抽查其所保养的2台电梯。在200台被抽查电梯中,有37台电梯存在抽查项目不合格的情况。深圳市特设处处长张少标介绍,目前深圳市共有电梯10万余台,总量居全国第三,且每年新增1万台。如果按这次抽查的结果推算,深圳10万台电梯中竟有18500台是不合格的,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据官方公布,抽查不合格的电梯,其出现故障的原因众多,主要是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不齐全、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失效,甚至部分零部件损坏未及时修复。 ”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电梯每超过15天要保养一次,但具体执行时,“半月检往往被维保企业变成月检,甚至是不出事就不检查。”在对此问题的调查时,记者对罗湖区6个小区抽样调查时,只有一家小区能做到“半月检”。“一些小区的管理部门不清楚这样的规定,对于这样繁琐的检修,一些小区能省则省。”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他们忽视电梯安全的最直接表现。

  3 分析

  缺乏电梯维保标准致使监管难

  同时,根据记者采访,深圳市场上的电梯维修公司存在着很大的竞争,一些公司为了“拉生意”,采取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手段操作市场,而一些维修人员并未经过真正的岗前培训就直接到了维修一线,他们的业务素养参差不齐,难以保障电梯的维修质量。

  但是这样的“低成本”运作迎合了不少电梯使用单位的“胃口”,一些小公司为了“赶活”,甚至要求维修工人一个月要检修数十台电梯,而一些电梯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也乐意找这样的小公司来合作。于是,这种合作的结果是,钱省下来了,但却留下了隐患。

  记者从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深圳市投入使用超过18年的电梯有2471台。这些老旧的电梯数量如此之多,如果没有维修和保养的合理有序的规范,其背后将暗藏多少重大问题可想而知,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问题还在于,目前国家缺乏具体的电梯维保固定标准,这时常让监管部门陷入解决问题的被动局面,他们在后期的追责中难免陷入尴尬。由于部分电梯安全责权关系不明确,当出现事故后,那些受害者苦于难以维权,不少人只能最后无奈放弃索赔。

  一位陈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去年他就被一部电梯夹在门缝中,在挣扎中擦伤了手臂,经历过一周的“维权”后无果,只好郁闷地自己埋单疗伤。“他们都相互推诿,我只能放弃索赔。”

  记者手记

  消除隐患需多管齐下

  对于目前深圳电梯问题被逐一曝光之后,这些原本早该解决的问题终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人欣慰的是,深圳目前已经对全市的电梯进行全面的“体检”,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市场监管局已经制订了《深圳市电梯安全监管方式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共有11条措施以改善电梯安全监管。

  当然,要彻底从根本上消除电梯隐患,还要多管齐下。首先要解决长期以来“责权关系不明”的现状,电梯的使用者应当是第一责任人。“让企业落实责任,市场有效调节,政府有限监管。”同时,对于电梯使用单位,要实施严格的自检制度,并且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对于扰乱维修市场行为的不规范的小公司要施以“重典”整治,未达到要求的,应该吊销其经营资格。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对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梳理。

  针对受害者难以维权的情况,电梯使用单位必须作为赔偿主体,率先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然后,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对相关单位或企业进行索赔。(高申现)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