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教体局采守宽:为了心中那份民族情

2013年05月27日 09:27   来源:SRC-1968   

  五月的雅砻大地,蓝天悠悠,白云朵朵。蜿蜒流淌的雅鲁藏布江穿越雅砻大地,奔涌而下,滋养着这片古老文明土地上千千万万勤劳善良的雅砻人民。长期以来,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过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幸福生活,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沿着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而下,我们来到藏文化的发源地——雅砻。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份份超越民族、不分彼此的大爱真情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喜人局面,各民族之间早已是相依相伴、血浓于水。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到吐蕃传承汉唐文化的文成公主,更是为汉、藏民族谱写了一首万古流芳的民族团结颂歌。如今,这样的佳话又在雅砻大地诉说着不老的传奇。

  走进山南地区教育(体育)局,记者见到了本文的主人公——采守宽,一位普通的汉族干部,谦虚和善、憨厚可掬、平易近人是他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采守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对土地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农村是个大舞台,艰苦的地方出成绩,一定要把农村建设好,要把农村广袤的天地作为你绽放青春之地。”临近高考时,父亲的话在耳边不停回响。

  “到西藏去,那里的人们更需要我们。”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写下了“西藏农牧学院”,从此他走进高原,走进理想的学校,圆了自己的梦想。在校期间,他潜心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校附近的群众家中,和他们共同探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毕业后的他选择继续留在高原,在雪域高原辽阔的大地上不断实现自己的梦。

  参加工作后,采守宽一步一个脚印,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采守宽在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也建立了对当地干部群众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

  “采部长就像我们的大哥哥,常常在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帮助我们。”曾经在隆子县共事的叶秀芳和边巴提起采守宽时这样说。

  2010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采守宽被调往曲松县工作,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一职,由于工作关系,采守宽和当地僧尼、群众接触更多了。

  强巴洛桑·赤列朗杰是曲松县下江乡朗真寺的活佛,从相识、相知,再到敞开心扉,采守宽和强巴洛桑·赤列朗杰几乎无话不谈,建立了挚友般的深情厚谊。

  “以前,采书记常常帮助我们。那时候寺庙里有很多僧人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不愿意说出来,原因就是感觉领导和我们总是很陌生。”强巴洛桑·赤列朗杰活佛说,“但是采书记到我们这里检查工作,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坐下来和我们谈心,教我们一些做事情、解决困难的方法。慢慢地,我们觉得他像一个老朋友,不知不觉中都喜欢和他交流,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和他讲。”

  “为了做好维稳工作,为曲松县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采书记的努力下,‘五个相适应’活动在全县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区党委统战部、地委统战部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深受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的欢迎。”曲松县委宣传部原部长李国庆介绍说。

  洛桑丹巴,曲松县东嘎曲德寺的普通僧人。洛桑丹巴说:“我们很愿意和采书记交流,感觉他更像朋友,而不是领导。”就这样,洛桑丹巴和采守宽成了莫逆之交,像亲戚一样走动,只要有时间,洛桑丹巴就经常去看采守宽,哪怕只是献上一条哈达或者送些鸡蛋。

  采守宽说,一条哈达或一箱鸡蛋,体现着藏汉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在20年的雪域高原生活中,采守宽对西藏的传统文化深有研究。在一次下乡期间,采守宽无意间得知,曲松的折嘎即将濒临失传。折嘎,是以说唱形式广泛流传于藏族聚居地区的一门古老曲种,从流浪艺人的乞讨表演逐渐演变成为藏族群众节庆聚会时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采守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挖掘地方文化,把歌曲整理收集起来,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了曲松“红色歌谣传唱之乡”的美誉。

  因为工作调动,采守宽调任山南地区教体局工作,但空间距离并没有拉开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和感情,民族情结的梦想依然在延伸。“我们还是经常打电话,采书记经常在电话里鼓励我好好学习一些知识,多承担一些责任。”洛桑丹巴告诉记者。

  当问起采守宽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能为他们解决困难是我的荣幸。我从来不会觉得辛苦,而是觉得做这些事情很快乐,就像他们给我送锦旗、送鸡蛋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为他们做过一点小事情,而是因为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心中装着人民,尽全部能力,为人民做点事,为人民谋福利,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采守宽的梦想朴素而平凡,同时又闪耀着爱的光芒。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