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协会组织“21天不抱怨活动”,317人参与13人成功
九成人平均一天抱怨一次
六成人最多四天不会抱怨
你也可以去试试,找到不抱怨少抱怨的办法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带着“不抱怨”的紫手环
天气太热、起得太早……各种烦心事似乎都是抱怨的好材料。如果让你21天不抱怨,你能挺得住吗?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协会组织了一场“21天不抱怨活动”,317个同学参加,仅13人成功。
这项活动源于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励志图书《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畅销100多个国,并在世界引发一场不抱怨运动———每位参与者戴上一个紫手环,只要察觉出在抱怨,就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至今全球已有600余万人加入这项运动。
本月初,西南大学心理协会比照这一模式组织了一次“21天不抱怨活动”。判断抱怨的标准很简单,只要产生烦躁情绪,如“今天天气好热啊,烦”、“排这么久怎么还轮不到我?”……都是换手环的标准。
5月23日活动结束,317个参与者中,坚持21天不抱怨的只有13人,超过90%的人平均一天换一次手环;超过60%的人最长只能坚持4天不换手环。
参与者们主要抱怨什么呢?西南大学心理协会对其中112人进行了回访,发现47.3%的人说不清抱怨什么,似乎什么事都能引起抱怨;事情太多成为抱怨的第二大来源。此外,天气、长胖了、无聊、没有伴侣、人际关系等都是抱怨的原因。
活动发起人、西南大学心理协会会长、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大二学生付文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项活动没有监督措施,抱没抱怨全凭自觉。希望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让大家发现自己的抱怨、烦躁情绪,并学会控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停在原地永远抱怨。
他更换手环16次
打饭等人都要抱怨
“带了手环我才意识到,原来生活中那么爱抱怨。”袁华杨,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大二学生,活动期间换了16次手环。
“带环第二天,我就换了手环。”袁华杨告诉记者,那一次是在食堂打饭,因为排队挤、天气热,自己心情很不好,就抱怨了几句。袁华杨和女友何娟都参加了这项活动,感情小摩擦也成为他俩反复换手环的原因。“有一次我拿着冰淇淋在宿舍门口等她,她一直磨蹭,冰淇淋化了都还没出来,我俩就开始吵架。”学习不爽了,袁华杨也会抱怨。“临近考试月,老师不勾重点,我就抱怨。”
“带了手环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生活中有那么多抱怨。”袁华杨说,对于这些抱怨,因为从未意识到,也就从没想过要去找解决方法。
现在不一样了,手环对于袁华杨来说,更像一个警示物,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抱怨。最近这段时间,袁华杨都没更换手环。
他更换手环0次
随时准备换位思考
肖林凡是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专业大二学生。活动期间,他一次都没换过手环。
在旁人眼中,肖林凡就是个老好人、大众之友,脾气好到几乎从不生气。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肖林凡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准备换位思考———
碰上食堂有人插队了,“我会想,也许哪一天我时间紧,也会插队吧。”
用书占自习室座位,再来时发现书被移位了,座位上有别人。“可能这两个座位上的人关系好,想挨着一起坐吧。我挪个位就是。”
在学院学生会碰上非职责范围内的帮忙请求,“找我帮忙说明他很看重这件事,我可以少打一次游戏帮他一下,就当多一点积累吧。”
肖林凡说,自己准备把手环一直戴着,要看看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才更换。
专家说法
长期抱怨会让情绪转换为病痛
“抱怨是一种负面情绪,长期抱怨会让这种情绪转换为生理病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重庆名中医刘光瑞介绍,长期抱怨,会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神经衰弱、忧郁症等疾病。同时,由于肝郁气滞,还会导致女性患上乳腺增生等。
“抱怨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适中。”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团委书记赵永萍认为,抱怨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日常可以通过唱歌、阅读、爬山、听音乐等形式缓解。
西南大学文社院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永红认为,参与21天不抱怨活动需要看到三点:第一,活动意义不在于学生们抱怨了什么,是在于当事人能不能意识到自己在抱怨,接纳自己抱怨的原因。第二,发现抱怨不是目的,需要找到解决途径改变现状,如多换位思考。第三,遇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而产生抱怨,就需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如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看喜欢的书籍等,关注更美好的东西。“抱怨是一种负面情绪,积压过多不能有效缓解,会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