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求学记:城市边缘地带的“五彩梦”

2013年05月30日 09:56   来源:新华社   张莺

  11岁的贵州男孩熊三三1岁时被父母从老家带到广西柳州,多年来父母在此打工,他在附近民办小学读书;熊三三的伙伴潘木生今年初却被父母带回了贵州,父母回家建房子,他要回到农村小学读书了。

  熊三三和潘木生的父母都租住在柳州市城中村白沙村,那里聚居着一大批来自贵州、湖南等地的农民工。“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来到村里民办的行知小学。这所私立小学办学15年,有学前班至六年级391名学生。政教处主任胡全丽说,40%的学生来自贵州山区,像熊三三和潘木生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的父母在柳州从事艰苦而收入微薄的工作,不少学生家境困难,常常拖欠一学期500多元的学费。

  熊三三的父亲靠拾荒、挖掘废铁挣钱,好在多年来没有四处漂泊,三三得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成长。他有一大帮熟悉的小伙伴,享受着疯跑玩耍的快乐童年。

  五年级的潘木生年初却突然被父母带回了贵州农村老家。“木生走的那天哭了好久,他父母要回去建房子。”胡全丽说,不少学生因家长打工地点变动等离校,走时都会伤心流泪。

  行知小学没有围墙,四排红砖平房围成小院即为校园。虽然校园狭小、教室拥挤、设备落后,但这里的孩子阳光可爱。“十几年来学校没变,但学生精神面貌变了。”胡全丽说,孩子们由最初的自卑散漫、难以管教变得懂事勤奋、积极向上。

  熊三三从小在白沙村长大,在行知小学从学前班读起。虽然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备的体育器材,甚至没上过一节电脑课,但他是快乐的。当地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常来学校看望,公办小学也会和行知小学举行联谊活动,他从中感受精彩的世界,结识不同的小伙伴。

  放假时“熊三三们”还会跟着父母一起到工地帮忙干活。在他们心中,已然种下了“帮父母减轻负担”的愿望。虽然学习成绩未必是最好的,但这些小“候鸟”早早学会了劳动与担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行知小学不少老师与家长们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学校虽是民办,但教学管理严格,学生成绩一点不逊周边公办小学,很多毕业生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名牌高中和大学。

  据广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当地共有民办小学172所、在校生13.7万人。伴随城镇化与打工潮,越来越多乡村儿童被农民工父母带往城市,不少民办小学以农民工子弟为主。这些小“候鸟”们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看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外面的世界,渐渐编织起内心的“五彩梦”,希望能帮助自己的父母改善生活,今后能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

  胡全丽认为,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民办学校求学条件虽差,但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与同样背景的小伙伴一同成长,这都好过“留守在乡村”。小“候鸟”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城市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