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是我的好妈妈!”-----“代理妈妈”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驱散孤独和无助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河北省武邑县职工子弟小学,留守儿童张小鹏大声地读着课文《猴王出世》,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他的语文老师裴素品,在讲台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对于12岁的张小鹏来说,裴素品除了是他的老师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代理妈妈”。
张小鹏的父母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一走就是一年,从小鹏记事起,就很少有机会见到爸爸妈妈。性格内向的张小鹏曾让妈妈陪读了一个月。教室门打开缝,小鹏妈妈就在门外坐着,不敢走开,一走开,张小鹏就哭喊着跑出来。当时担任张小鹏语文老师的裴素品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决定帮助这对让人揪心的母子。
于是,裴素品主动走进了张小鹏的家里,成了他的“代理妈妈”。晚上为小鹏辅导功课,不管多晚都要陪着写完作业;小鹏病了,背着去医院输液,一守一夜;周末了,接小鹏到自己家里做好吃的,还给他洗澡、洗衣服;过年过节,带小鹏到商场里买新衣服、玩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崛起,给来自内地的打工大军带来了工作机会和财富,而他们在农村老家的孩子都像张小鹏一样成为了“留守儿童”,缺乏关怀教育。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特征。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有关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全国儿童21.88%。
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冷继英表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没有文化,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有学上就行,不重视家庭教育,不具备基本的家教知识也无力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亲子关系松散,他们中大部分有被忽视、被欺负的生活体验,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不足,校园安全事故、儿童意外伤害、女童受性侵害等事件在留守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鉴于此,中国多地的妇联、教育、民政部门联合起来招募有爱心、身心健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女性加入到“代理妈妈”队伍中来。
“代理妈妈”定期不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留守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缓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压力,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感情抚慰等。
“妈妈,你去外面安心赚钱吧,我在‘顾妈妈’这里挺好的。”在安徽省怀远县茆塘村,郭帅的母亲正愁着不知道如何和儿子道别,郭帅的“主动出击”让她惊讶不已。
郭帅口中的“顾妈妈”是当地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顾云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个世界,把怨气和不满撒在别的孩子身上,在留守儿童当中这种心理现象较为普遍。”顾云美说。
由于性格和心理问题,郭帅始终与同学格格不入,还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打架。顾云美除了悉心照料郭帅的日常生活,还经常对他心理疏导。顾云美为他设置了“心语信箱”,有什么不好意思当面表达的话都可以给她写信交流。
在“代理妈妈”的关爱之下,郭帅越来越懂得回报和感恩,顾云美用爱心和耐心,逐渐走进了孩子的心里,驱散了孩子的孤独和怨气。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咨询师王雪岩表示,“代理妈妈”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方式,但是,保持稳定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代理妈妈不能将一个孩子带到成人,这对孩子心灵会造成创伤。
“此外,还要考虑‘代理妈妈’的志愿服务动机,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代理妈妈自己情感需要,这将对孩子存在很多潜在风险。”王雪岩说。
分析人士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关键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促进“三农”更好发展。不妨以落实农民工就业落户政策为突破口,取消以身份为识别的政策,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就是我的好妈妈,在我生病时,我想到的不是我的亲妈妈,而是您,是您让我有了童年的温暖和快乐!”在一堂语文课上,张小鹏大声念着自己写的作文,裴老师哭了,全班同学都哭了……(参与采写:杨丁淼)
(责任编辑:王姣雁)